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5-19页 |
第一章 基础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1.1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 第19页 |
1.2 CMMI与GJB5000A简介 | 第19-21页 |
1.2.1 CMM与CMMI简介 | 第19页 |
1.2.2 GJB5000与GJB5000A简介 | 第19-20页 |
1.2.3 GJB5000A与GJB90001B质量体系的关系 | 第20页 |
1.2.4 GJB5000A与《总装备部软件工程规范》的关系 | 第20-21页 |
1.3 GJB5000A框架结构简介 | 第21-23页 |
1.3.1 GJB5000A模型框架 | 第21-22页 |
1.3.2 GJB5000A二级各过程域介绍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于GJB5000A的军用软件组织架构和过程体系建立 | 第23-31页 |
2.1 军用软件质量管理组织建立 | 第23-27页 |
2.1.1 组织架构 | 第23页 |
2.1.2 各组织职能及相互关系 | 第23-27页 |
2.2 二级体系介绍 | 第27-31页 |
2.2.1 体系文件框架 | 第27页 |
2.2.2 体系文件控制要求 | 第27-28页 |
2.2.3 体系文件组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基于GJB5000A的军用软件过程改进 | 第31-59页 |
3.1 需求管理 | 第31-34页 |
3.1.1 过程设计 | 第31-32页 |
3.1.2 实施步骤 | 第32-34页 |
3.2 项目策划 | 第34-39页 |
3.2.1 过程设计 | 第34-36页 |
3.2.2 实施步骤 | 第36-39页 |
3.3 项目跟踪与监督 | 第39-42页 |
3.3.1 过程设计 | 第39-41页 |
3.3.2 实施步骤 | 第41-42页 |
3.4 测量分析 | 第42-44页 |
3.4.1 过程设计 | 第42-43页 |
3.4.2 实施步骤 | 第43-44页 |
3.5 配置管理 | 第44-48页 |
3.5.1 过程设计 | 第45-47页 |
3.5.2 实施步骤 | 第47-48页 |
3.6 软件质量保证 | 第48-51页 |
3.6.1 过程设计 | 第48-50页 |
3.6.2 实施步骤 | 第50-51页 |
3.7 供方协议管理 | 第51-55页 |
3.7.1 过程设计 | 第51-53页 |
3.7.2 实施步骤 | 第53-55页 |
3.8 实施效果评估 | 第55-59页 |
3.8.1 过程控制更加有效 | 第55-56页 |
3.8.2 软件质量明显提高 | 第56页 |
3.8.3 研发效能逐步增大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经验总结 | 第59-69页 |
4.1 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59-64页 |
4.1.1 需求开发问题 | 第59页 |
4.1.2 文档编制问题 | 第59-60页 |
4.1.3 软件设计问题 | 第60页 |
4.1.4 软件编码问题 | 第60-61页 |
4.1.5 软件测试问题 | 第61页 |
4.1.6 人员培养问题 | 第61-62页 |
4.1.7 研发组织模式问题 | 第62页 |
4.1.8 评审有效性问题 | 第62-63页 |
4.1.9 组织资产库建设问题 | 第63页 |
4.1.10 质保工作问题 | 第63-64页 |
4.2 经验总结 | 第64-69页 |
4.2.1 打好管理基础 | 第64页 |
4.2.2 加强体系宣贯 | 第64页 |
4.2.3 加快组织资产库建设和应用 | 第64页 |
4.2.4 加强组织培训 | 第64-65页 |
4.2.5 推进“本地化”工作 | 第65页 |
4.2.6 调整软件研发模式 | 第65-66页 |
4.2.7 强调军民融合发展 | 第66页 |
4.2.8 抓好管理的关键环节 | 第66页 |
4.2.9 创造积极开放的文化氛围 | 第66-67页 |
4.2.10 创新人才培养手段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