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1.1.2 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专用吊具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国内吊装吊具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国内翻转吊具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国外专用吊具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求 | 第20-2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核电直筒节超声波探伤专用吊具方案设计 | 第23-34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核电直筒节超声波探伤专用吊具设计需求 | 第23-26页 |
2.2.1 核电直筒节探伤专用吊具的设计背景 | 第23-25页 |
2.2.2 筒体吊具的基本构型 | 第25-26页 |
2.2.3 核电筒节探伤专用吊具设计要求 | 第26页 |
2.3 核电直筒节探伤专用吊具方案设计 | 第26-29页 |
2.3.1 核电直筒节专用吊具机构原理 | 第26-27页 |
2.3.2 吊具操作工艺过程 | 第27-28页 |
2.3.3 方案特点 | 第28-29页 |
2.4 超声波探伤自动专用吊具结构设计 | 第29-33页 |
2.4.1 机械系统结构设计 | 第29-32页 |
2.4.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核电直筒节超声波探伤专用吊具工程设计与仿真 | 第34-52页 |
3.1 吊具主要参数设计与计算 | 第34-39页 |
3.1.1 丝杠 | 第34-37页 |
3.1.2 吊耳 | 第37-39页 |
3.1.3 横梁及吊臂 | 第39页 |
3.2 动力参数计算与选择 | 第39-40页 |
3.3 吊具的结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 第40-48页 |
3.3.1 核电直筒节吊装吊具模型的建立和简化 | 第41-44页 |
3.3.2 核电直筒节吊装吊具的静力分析 | 第44-47页 |
3.3.3 核电直筒节吊装吊具结构优化 | 第47-48页 |
3.4 吊装吊具的运动、动力学仿真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新型核电筒节冷加工 180°翻转吊具方案设计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新型核电筒节 180°翻转吊具方案设计 | 第52-56页 |
4.2.1 核电大型件翻转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4.2.2 新型翻转吊具的功能要求 | 第53页 |
4.2.3 新型翻转吊具的设计构想 | 第53-54页 |
4.2.4 新型翻转吊具总体方案 | 第54-56页 |
4.3 新型核电筒节 180°翻转吊具结构设计 | 第56-60页 |
4.3.1 新型翻转吊具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56页 |
4.3.2 伸缩梁模块的设计 | 第56-59页 |
4.3.3 链轮模块设计 | 第59页 |
4.3.4 起重链模块设计 | 第59-60页 |
4.4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60-61页 |
4.4.1 控制系统要求分析 | 第60页 |
4.4.2 控制系统设计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核电筒节冷加工 180°翻转吊具工程设计与仿真 | 第62-87页 |
5.1 新型翻转吊具的运行参数要求 | 第62页 |
5.2 起重链的设计 | 第62-64页 |
5.3 链轮模块参数设计 | 第64-70页 |
5.3.1 链轮参数设计 | 第64页 |
5.3.2 链轮轴参数设计 | 第64-68页 |
5.3.3 翻转用伺服电机参数计算 | 第68-69页 |
5.3.4 翻转用伺服电机减速器参数计算 | 第69-70页 |
5.4 伸缩梁模块设计 | 第70-75页 |
5.4.1 伸缩梁丝杠设计 | 第70-73页 |
5.4.2 伸缩梁电机参数计算 | 第73-74页 |
5.4.3 压头电动缸参数计算 | 第74页 |
5.4.4 电动葫芦参数计算 | 第74-75页 |
5.5 吊具的结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 第75-83页 |
5.5.1 核电筒节翻转吊具模型的建立和简化 | 第75-76页 |
5.5.2 核电筒节翻转吊具的静力分析 | 第76-83页 |
5.6 翻转吊具的运动、动力学仿真 | 第83-8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