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速变攻击网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意义第13-14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4-15页
   ·章节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速变网络技术背景及其相关研究第16-28页
   ·域名解析系统第16-19页
     ·概念第16页
     ·DNS 的架构第16-17页
     ·DNS 的查询方式第17-18页
     ·DNS 的应答内容第18-19页
   ·速变网络第19-21页
     ·速变网络的概念第19-20页
     ·相似技术及区别第20-21页
   ·速变攻击网络及其分类第21-23页
     ·速变攻击网络的定义第21-22页
     ·速变攻击网络的分类第22-23页
   ·速变攻击网络相关研究第23-27页
     ·速变攻击网络的特征第23-24页
     ·速变攻击网络的度量值第24-25页
     ·速变攻击网络的遏制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速变攻击网络的观察和测量第28-44页
   ·引言第28-29页
   ·典型的速变攻击网络度量值第29-38页
     ·A 资源记录中的 TTL第29-30页
     ·NS 资源记录中的 TTL第30-31页
     ·IP 地址总量第31-32页
     ·单个DNS 应答中的NS 资源记录数量第32页
     ·自治系统号数量第32-33页
     ·Flux-score第33-35页
     ·所属网络数量第35-36页
     ·所属组织数量第36-37页
     ·IP 对应域名数量第37页
     ·域名年龄第37-38页
   ·非数值型的速变攻击网络度量方法第38-39页
     ·域名可读性第38页
     ·域名注册者信息第38-39页
   ·速变攻击网络的发展趋势第39-42页
     ·相对较大的TTL第39-40页
     ·一个网络多个域名第40页
     ·网络间的重叠第40-41页
     ·冬眠期第41页
     ·节点组成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基于节点服务可靠性的速变攻击网络识别方法第44-57页
   ·基于节点服务可靠性的度量值第44-46页
     ·节点状态序列第44-45页
     ·平均在线率第45-46页
     ·最小服务可用率第46页
   ·速变网络监控系统第46-50页
     ·总体架构第46-47页
     ·DNS 记录监控器第47-48页
     ·节点监控器第48-49页
     ·判断器第49-50页
   ·现实网络中的观察结果第50-56页
     ·平均在线率第50-52页
     ·最小服务可用率第52-53页
     ·结果分析第53-55页
     ·度量值的局限性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速变攻击网络上内容的特征分析第57-78页
   ·页面更新频率第57-62页
     ·相关研究第57-58页
     ·网页更新监控系统第58-59页
     ·良性速变网络中的观察结果第59-60页
     ·速变攻击网络中的观察结果第60-62页
   ·基于字节频率的恶意代码变种识别技术第62-76页
     ·恶意代码相关背景第62-64页
     ·基于字节频率的恶意代码变种识别第64-67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7-75页
     ·算法复杂度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总结第78-80页
   ·结论第78-79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S入侵行为特征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恶意代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