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G.729与AMR级联语音可懂度提高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8-10页
     ·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及其发展状况第8-9页
     ·语音可懂度及其评价标准第9页
     ·不同声码器级联对语音可懂度的影响第9-10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1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1-12页
第二章 语音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第12-27页
   ·语音信号的声学特征第12-13页
   ·语音信号的特性第13-17页
     ·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第13-15页
     ·语音信号的语谱图第15-17页
   ·语音信号的短时分析技术第17-27页
     ·预加重第17-18页
     ·语音信号分帧和加窗技术第18-19页
     ·语音信号短时能量和平均幅度第19-21页
     ·语音信号的短时自相关函数和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第21-25页
     ·语音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第25-27页
第三章 编码器级联对语音可懂度影响分析第27-35页
   ·G.729 语音编码器介绍第27-29页
   ·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声码器介绍第29-31页
   ·G.729 与AMR 级联效果及分析第31-35页
第四章 语音可懂度增强算法设计及软件实现第35-58页
   ·语音信号的清浊音判决技术第36-45页
     ·算法介绍第36-38页
     ·语音信号预处理第38-43页
     ·清浊判决算法流程第43-44页
     ·清浊判决结果及其分析第44-45页
   ·语音信号的高频补偿技术第45-48页
     ·算法介绍第45-47页
     ·高频补偿实验结果第47-48页
   ·语音信号的共振峰增强技术第48-58页
     ·共振峰提取技术第49-54页
     ·基于语音信号谱包络轨迹的共振峰增强技术第54-58页
第五章 可懂度增强算法系统仿真及其结果分析第58-61页
   ·算法仿真第58页
   ·算法评价第58-61页
     ·语音信号语谱图评价第58-60页
     ·语音可懂度的PESQ 评价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与干扰评估技术研究
下一篇:GNSS抗干扰接收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