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理论工具与方法工具 | 第11-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演进 | 第15-23页 |
2.1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历程及政策演进 | 第15-17页 |
2.2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新旧政策模式比较研究 | 第17-23页 |
2.2.1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旧政策模式要素分析 | 第17页 |
2.2.2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新政策模式要素分析 | 第17-19页 |
2.2.3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新旧政策模式比较 | 第19-23页 |
3 金水区城中村现状及改造实践 | 第23-30页 |
3.1 金水区城中村现状 | 第23-25页 |
3.1.1 分布现状 | 第23-25页 |
3.1.2 建设与环境现状 | 第25页 |
3.1.3 社会经济现状 | 第25页 |
3.2 金水区城中村改造实践 | 第25-30页 |
3.2.1 确立三项原则,稳步推进改造 | 第26-27页 |
3.2.2 建立三项机制,维护群众利益 | 第27-28页 |
3.2.3 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改造流程 | 第28-30页 |
4 金水区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4.1 缺乏长效组织机构及高效工作运行机制 | 第30页 |
4.1.1 缺乏长效组织机构 | 第30页 |
4.1.2 缺乏高效工作运行机制 | 第30页 |
4.2 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进展缓慢 | 第30-31页 |
4.3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困难重重 | 第31-32页 |
4.4 城中村改造步伐过急,负面作用隐现 | 第32-35页 |
4.4.1 改造步伐过急 | 第32-34页 |
4.4.2 私搭抢建 | 第34页 |
4.4.3 小产权房 | 第34-35页 |
4.4.4 新市民居住困难 | 第35页 |
4.5 提升产业发展的规划不到位 | 第35-37页 |
4.5.1 金水区对城中村改造引发的“二次开发”应对不力 | 第35-36页 |
4.5.2 楼宇经济在城中村改造中没有充分借势发展 | 第36-37页 |
4.6 招拍挂实施前介入开发商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5 金水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 第38-46页 |
5.1 设立专责的常设机构,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 第38-39页 |
5.1.1 设立专责的常设机构,构建高效协作机制 | 第38页 |
5.1.2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 第38-39页 |
5.2 逐步推动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 | 第39页 |
5.3 稳步推进城中村体制改革 | 第39-41页 |
5.4 明确政策导向、强化调控力度 | 第41-43页 |
5.4.1 严格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 | 第41页 |
5.4.2 进一步规范民房建设秩序 | 第41-42页 |
5.4.3 妥善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 第42页 |
5.4.4 依托城中村改造开展小户型房、廉租房建设 | 第42-43页 |
5.5 以规划促改造,做好城中村改造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 第43-44页 |
5.5.1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 第43页 |
5.5.2 加速发展“楼宇经济” | 第43-44页 |
5.6 积极稳妥的处理开发商前期介入改造的退出问题 | 第44-46页 |
5.6.1 完善开发商前期介入城中村改造退出机制 | 第44页 |
5.6.2 探索建立城中村土地净地出让方式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