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刑法解释论的提倡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实质刑法解释论与形式刑法解释论的分歧 | 第11-15页 |
(一) 实质刑法解释论与形式刑法解释论的产生确立 | 第11-12页 |
(二) 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 | 第12页 |
(三) 对犯罪构成理论的理解 | 第12-13页 |
(四) 对处罚范围的理解 | 第13-15页 |
二、实质刑法解释论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一) 两大法系刑法解释的概况 | 第15-16页 |
(二) 英美国家实质解释的特点 | 第16-18页 |
1. 英国 | 第16-17页 |
2. 美国 | 第17-18页 |
(三) 日本德国实质解释的特点 | 第18-21页 |
1. 日本 | 第19页 |
2. 德国 | 第19-21页 |
三、实质刑法解释论的基本内容 | 第21-26页 |
(一) 实质刑法解释论的内涵 | 第21页 |
(二) 实质刑法解释论的特征 | 第21-26页 |
1. 以法益为指导 | 第21-22页 |
2. 犯罪的实体是违法与责任 | 第22-23页 |
3. 合理适当的扩大解释 | 第23-24页 |
4. 在构成要件的范围内进行 | 第24-26页 |
四、实质刑法解释论的优越性和风险 | 第26-32页 |
(一) 实质刑法解释论具有方法论上的合理性 | 第26-27页 |
(二) 实质刑法解释论符合我国刑事法治国的要求 | 第27-29页 |
(三) 实质刑法解释论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相一致 | 第29-30页 |
(四) 实质刑法解释论存在的缺陷及如何避免 | 第30-32页 |
五、实质刑法解释论在我国的展开 | 第32-37页 |
(一) 以法益为中心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质解释 | 第32-34页 |
1. 发挥法益的指导作用 | 第32-33页 |
2. 通过法益指导作用把握社会危害性和刑罚相一致 | 第33-34页 |
(二) 实行行为的着手 | 第34-35页 |
(三) 入罪与出罪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