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制金属锰和高锰酸钾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1.1 锰矿开发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1.1 电解还原制备金属锰 | 第11-16页 |
1.1.2 电解氧化制备高锰酸钾 | 第16-19页 |
1.2 湿法电解过程中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2.1 电解过程中电化学振荡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2.2 电化学振荡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3 本工作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4 本工作的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2 电解锰阳极反应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 第29-41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3 锰氧化物对阳极非线性行为的影响 | 第31-35页 |
2.3.1 电解锰阳极非线性行为的研究 | 第31-32页 |
2.3.2 电极材料对非线性行为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3 锰氧化物层厚度对电化学振荡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反应条件对阳极电化学振荡的影响 | 第35-40页 |
2.4.1 电解液 pH 对电化学振荡的影响 | 第35-37页 |
2.4.2 电解液组成对电化学振荡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3 锰氧化物浸泡时间对电化学振荡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4 电化学振荡机理推测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电解锰阴极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 第41-61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42-43页 |
3.2.4 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3.3 电解锰阴极非线性机制的研究 | 第45-48页 |
3.4 电解锰中新型辅助添加剂的研发 | 第48-58页 |
3.4.1 辅助添加剂对电解锰过程能耗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2 辅助添加剂对电解锰质量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3 辅助添加剂对电解锰过程物耗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4 辅助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 第54-58页 |
3.5 新型辅助添加剂的中试研究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电解制高锰酸钾阳极反应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 第61-89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4.3 阳极反应非线性行为的实验研究 | 第63-69页 |
4.3.1 阳极反应电化学振荡及其影响因素 | 第63-67页 |
4.3.2 电化学振荡对电解能耗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 阳极反应的非线性机制的研究 | 第69-76页 |
4.4.1 阳极上锰氧化物的反应 | 第69-70页 |
4.4.2 阳极溶解的反应机理 | 第70-74页 |
4.4.3 锰氧化物催化氧化水分解的机理 | 第74-76页 |
4.5 阳极反应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6-82页 |
4.5.1 线性稳定性分析 | 第76-78页 |
4.5.2 电流振荡的模拟 | 第78-80页 |
4.5.3 电流振荡随参数条件的变化 | 第80-82页 |
4.6 电解制高锰酸钾的工艺优化 | 第82-87页 |
4.6.1 电解装置的设计 | 第82页 |
4.6.2 电解条件的优化 | 第82-85页 |
4.6.3 电解产物结晶的研究 | 第85-8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5 矿石浮选除杂及资源化应用研究 | 第89-109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9-93页 |
5.2.1 矿石的选矿平台搭建 | 第89-92页 |
5.2.2 矿物杂质的资源化应用 | 第92-93页 |
5.3 矿石浮选除杂技术研究 | 第93-99页 |
5.3.1 矿石的可浮选性分析 | 第93-94页 |
5.3.2 浮选工艺的探索 | 第94-96页 |
5.3.3 浮选组合药剂的研发 | 第96-99页 |
5.4 矿石的资源化开发利用 | 第99-106页 |
5.4.1 矿石可开发性分析 | 第99-100页 |
5.4.2 矿石高效精选工艺的探索 | 第100-103页 |
5.4.3 矿石的应用研究 | 第103-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9页 |
6 总结 | 第109-113页 |
6.1 结论 | 第109-110页 |
6.2 创新点 | 第110页 |
6.3 展望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1页 |
附录 | 第131-132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1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 第131-132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