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智能电网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1.1.2 智能电表背景介绍 | 第10-11页 |
1.2 智能电表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电能表谐波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2.1 电能质量问题 | 第13-15页 |
2.1.1 电压偏差 | 第13页 |
2.1.2 频率偏差 | 第13页 |
2.1.3 电压波动与闪变 | 第13-14页 |
2.1.4 谐波分析 | 第14-15页 |
2.1.5 三相电压不平衡 | 第15页 |
2.2 电能质量谐波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2.2.1 模拟滤波法 | 第15-16页 |
2.2.2 傅立叶变换法 | 第16-17页 |
2.2.3 小波变换法 | 第17页 |
2.2.4 神经网络法 | 第17-18页 |
2.2.5 特征值分解法 | 第18页 |
2.2.6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法 | 第18页 |
2.2.7 奇异值分解法 | 第18-19页 |
2.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电能质量检测的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 第20-26页 |
3.2.1 连续小波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 | 第20-23页 |
3.2.2 多分辨率分析与 Mallat 算法 | 第23-25页 |
3.2.3 小波基函数的选取 | 第25-26页 |
3.3 PRONY 方法 | 第26-30页 |
3.3.1 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3.3.2 模态阶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3.3.3 采用 Prony 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硬件设计 | 第31-44页 |
4.1 采样电路 | 第31-35页 |
4.1.1 互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 | 第31-32页 |
4.1.2 A∕D 转换器 | 第32-34页 |
4.1.3 抗混通滤波器电路 | 第34-35页 |
4.2 DSP 数据处理系统电路 | 第35-39页 |
4.2.1 DSP 器件 TMS320VC5402 简介 | 第35页 |
4.2.2 TMS320VC5402 外部接口 | 第35-39页 |
4.3 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路 | 第39-43页 |
4.3.1 单片机 AT89C52 的介绍 | 第39-40页 |
4.3.2 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 | 第40-43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软件设计 | 第44-52页 |
5.1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4页 |
5.2 DSP 计量单元的软件设计 | 第44-47页 |
5.2.1 主程序的设计 | 第44-45页 |
5.2.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5.2.3 功率电能计算软件设计 | 第46-47页 |
5.3 MCU 管理部分的软件设计 | 第47-50页 |
5.3.1 MCU 的主程序流程 | 第47-48页 |
5.3.2 数据流向 | 第48-49页 |
5.3.3 通信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5.4 监控单元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电能质量监测实验及仿真 | 第52-70页 |
6.1 引言 | 第52页 |
6.2 小波变换在暂态电能质量扰动分析中的应用 | 第52-60页 |
6.2.1 小波变换用于突变信号检测的原理 | 第52-54页 |
6.2.2 算法基本步骤 | 第54页 |
6.2.3 有效性测试 | 第54-60页 |
6.2.4 仿真小结 | 第60页 |
6.3 PRONY 方法在稳态电能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与仿真 | 第60-66页 |
6.3.1 算法基本步骤 | 第61-62页 |
6.3.2 有效性测试 | 第62-66页 |
6.3.3 仿真小结 | 第66页 |
6.4 电能质量实验 | 第66-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总结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