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 第14-26页 |
2.1 鲍德里亚其人和他的主要思想 | 第14-17页 |
2.2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7-19页 |
2.2.1 法国“五月风暴” | 第17-18页 |
2.2.2 第三次技术革命和批判学派兴起 | 第18-19页 |
2.3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9-26页 |
2.3.1 继承了其导师列斐伏尔的“消费异化观” | 第19-20页 |
2.3.2 发展了索绪尔和罗兰巴特的“符号学” | 第20-21页 |
2.3.3 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拟真时代” | 第21-22页 |
2.3.4 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理论 | 第22-23页 |
2.3.5 鲍德里亚被称为“法国的麦克卢汉” | 第23-24页 |
2.3.6 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基础上提出“拟像”理论 | 第24-25页 |
2.3.7 莫斯-巴塔耶的象征交换和礼物观念的早期影响 | 第25-26页 |
第3章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 第26-40页 |
3.1 从消费关系到符号操控 | 第26-31页 |
3.1.1 消费是一种传播系统 | 第27-29页 |
3.1.2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和电视 | 第29-31页 |
3.2 从“超真实”建构转向对媒介技术的批判 | 第31-40页 |
3.2.1 媒介构建现实的手段——“三位一体” | 第32-38页 |
3.2.2 “迷狂”后的“完美罪行” | 第38-40页 |
第4章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 | 第40-44页 |
4.1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0-42页 |
4.1.1 开辟媒介批判理论的全新领域 | 第40-41页 |
4.1.2 对媒介技术的敏锐洞察力 | 第41-42页 |
4.2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4.2.1 极端和夸张式的论断 | 第42-43页 |
4.2.2 技术决定论的悲观主义 | 第43-44页 |
第5章 鲍德里亚媒介思想对我国媒介发展具有的现实意义 | 第44-47页 |
5.1 对我国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消费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 第44-45页 |
5.2 对图像化生存方式予以警示和思考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