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变质地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历史 | 第15-16页 |
·冈底斯变质岩区研究现状 | 第16页 |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主要工作内容 | 第16-19页 |
·论文研究工作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论文工作量及相关成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冈底斯造山带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9页 |
·区域地层概况 | 第21-25页 |
·区域地层划分 | 第21-24页 |
·地层概述 | 第24页 |
·主要结合带特征 | 第24-25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5-27页 |
·侵入岩与火山岩 | 第25-26页 |
·蛇绿混杂岩及其分布 | 第26-27页 |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冈底斯造山带主要变质相类型和特征 | 第29-38页 |
·变质相划分依据 | 第29-32页 |
·变质相类型及基本特征 | 第32-38页 |
第四章 冈底斯变质带划分和分布特征 | 第38-72页 |
·变质带划分及其分布 | 第38-68页 |
·变质带划分原则 | 第38页 |
·班公湖-怒江变质带 | 第38-47页 |
·革吉-班戈-洛隆变质带 | 第47-54页 |
·隆格尔-工布江达变质带 | 第54-57页 |
·冈底斯-察隅变质带 | 第57-62页 |
·雅鲁藏布-南迦巴瓦变质带 | 第62-68页 |
·主要变质矿物带分布 | 第68-72页 |
·班公湖-怒江变质带内变质矿物带 | 第68页 |
·革吉-班戈-洛隆变质带内变质矿物带 | 第68-69页 |
·隆格尔-工布江达变质带内变质矿物带 | 第69-70页 |
·冈底斯-察隅变质带内变质矿物带 | 第70页 |
·雅鲁藏布-南迦巴瓦变质带内变质矿物带 | 第70-72页 |
第五章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 第72-79页 |
·拉萨地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 第72-76页 |
·雅鲁藏布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 第76-79页 |
第六章 冈底斯造山带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演化 | 第79-84页 |
·主要变质作用类型 | 第79-80页 |
·基底形成及变质作用 | 第80-81页 |
·特提斯大洋闭合碰撞及变质作用 | 第81-82页 |
·喜马拉雅造山与变质作用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