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印度和巴基斯坦干旱监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研究区和数据源 | 第14-21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7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2.1.2 地形地貌 | 第14-15页 |
| 2.1.3 气候特征 | 第15-16页 |
| 2.1.4 自然资源 | 第16页 |
| 2.1.5 社会经济 | 第16-17页 |
| 2.2 数据介绍 | 第17-21页 |
| 2.2.1 遥感影像数据 | 第17-20页 |
| 2.2.1.1 MOD13A3植被指数数据 | 第17-18页 |
| 2.2.1.2 MYD11A2陆地表面温度数据 | 第18页 |
| 2.2.1.3 MCD12Q1土地利用数据 | 第18-20页 |
| 2.2.1.4 DEM数字高程模型 | 第20页 |
| 2.2.2 气象数据 | 第20页 |
| 2.2.3 其他辅助数据 | 第20-21页 |
| 3 陆地表面温度(LST)的改进 | 第21-32页 |
| 3.1 LST地形校正 | 第21-24页 |
| 3.1.1 地形校正的目的 | 第21-22页 |
| 3.1.2 地形校正的方法 | 第22-23页 |
| 3.1.3 地形校正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 3.2 LST数据重建 | 第24-32页 |
| 3.2.1 数据重建的目的 | 第24-25页 |
| 3.2.2 数据重建的方法 | 第25-26页 |
| 3.2.3 数据重建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 3.2.3.1 数据质量分析 | 第26-27页 |
| 3.2.3.2 LST重建 | 第27-28页 |
| 3.2.3.3 验证 | 第28-32页 |
| 4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构建 | 第32-44页 |
| 4.1 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研究 | 第32-34页 |
| 4.2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构建 | 第34-39页 |
| 4.2.1 植被指数的获取 | 第34-37页 |
| 4.2.2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构建 | 第37-39页 |
| 4.2.2.1 NDVI-Ts 特征空间 | 第37页 |
| 4.2.2.2 EVI-Ts 特征空间 | 第37页 |
| 4.2.2.3 RVI-Ts 特征空间 | 第37-38页 |
| 4.2.2.4 MSAVI-Ts 特征空间 | 第38-39页 |
| 4.3 特征空间干湿边的提取 | 第39-43页 |
| 4.3.1 NDVI-Ts 特征空间干湿边提取 | 第39-40页 |
| 4.3.2 EVI-Ts 特征空间干湿边提取 | 第40-41页 |
| 4.3.3 MSAVI-Ts 特征空间干湿边提取 | 第41-43页 |
| 4.4 特征空间干湿边拟合方程 | 第43-44页 |
| 5 基于TVDI的印巴干旱时空动态研究 | 第44-61页 |
| 5.1 TVDI的定义 | 第44-45页 |
| 5.2 TVDI的反演 | 第45-56页 |
| 5.3 TVDI模型的验证性评价 | 第56-58页 |
| 5.3.1 TVDI与降水的关系 | 第56-57页 |
| 5.3.2 TVDI与SPI的关系 | 第57-58页 |
| 5.4 近十年旱情变化分析 | 第58-61页 |
| 5.4.1 近十年旱情月季变化分析 | 第58-59页 |
| 5.4.2 近十年旱情年季变化分析 | 第59-60页 |
| 5.4.3 近十年旱情各面积比重变化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 6.1 结论与创新 | 第61-63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