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渡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8页 |
一、可引渡之腐败犯罪相关内容的界定 | 第8-13页 |
(一) 关于“公职人员”的界定 | 第8-9页 |
(二) 行贿罪构成要件的认定 | 第9-11页 |
1. 行贿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10页 |
2. 行贿罪的贿赂范围 | 第10-11页 |
(三) 财税犯罪是否引渡 | 第11-13页 |
二、死刑不引渡的问题 | 第13-17页 |
(一) 死刑不引渡已经成为一项刚性原则 | 第13-14页 |
(二) 对死刑不引渡原则与死刑制度并存的思考 | 第14-15页 |
1. 厘清死刑不引渡原则与死刑保留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2. 对《刑法》相关规定作出适当的修改 | 第15页 |
3. 适时修改《引渡法》的相关规定 | 第15页 |
(三) 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变通——量刑承诺 | 第15-17页 |
三、引渡请求的审查程序 | 第17-21页 |
(一) 引渡的双重审查模式 | 第17-18页 |
(二) 司法审查的证明标准 | 第18-19页 |
(三) 简易引渡程序的设置 | 第19-21页 |
四、被请求引渡人的资产追回 | 第21-27页 |
(一) 《公约》中的资产追回机制 | 第21-22页 |
(二) 设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思考 | 第22-23页 |
1. 缺席审判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 第22-23页 |
2. 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23页 |
(三) 对资产追回民事途径的探讨 | 第23-25页 |
1. 通过民事程序追回腐败资产的优势 | 第23-24页 |
2. 资产追回民事途径存在的不足 | 第24-25页 |
3. 探索在民事途径追回资产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 | 第25页 |
(四) 腐败资产的分享问题 | 第25-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