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税法论文

碳关税:WTO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制约和映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碳关税”的形成基础与制度构想第10-23页
   ·“碳关税”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0-12页
     ·环境与贸易交互影响第10-11页
     ·政治、经济背景第11-12页
   ·“碳关税”的法律依据第12-16页
     ·国际法对于国内法的牵引第12-14页
     ·国内法对于国际法的牵制第14-16页
   ·“碳关税”的制度设计第16-23页
     ·清单产品第16-18页
     ·清单国家第18-20页
     ·国际储备配额(international reserve allowance)第20-22页
     ·总统决定与总统报告第22-23页
第2章 “碳关税”在 WTO 框架下的法律地位第23-38页
   ·“碳关税”的性质第23-27页
     ·边境税收调节措施第23-25页
     ·“碳关税”的相符性第25-27页
   ·“碳关税”与非歧视原则第27-31页
     ·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第27-29页
     ·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 nation,MFN)第29-31页
   ·“碳关税”是否构成GATT 第20 条项下的例外第31-36页
     ·“碳关税”与第20 条前言部分第31-33页
     ·第20 条(b)款、(g)款的环境例外第33-36页
   ·结论第36-38页
第3章 从碳税到“碳关税”:潜在的连锁效应第38-48页
   ·连锁效应发生的背景第38-40页
     ·环境与贸易的交互影响构成客观要件第38-39页
     ·主要发达国家的态度构成主观要件第39-40页
   ·促使连锁效应发生的积极因素第40-44页
     ·产业竞争力的担忧第40-41页
     ·“碳泄露”的隐忧第41-42页
     ·碳税的环境效益第42-44页
   ·连锁效应产生的阻碍因素第44-48页
     ·多边环境协定的法律地位不明第44-45页
     ·征收“碳关税”可能面临多重法律挑战第45-46页
     ·结论第46-48页
第4章 “碳关税”与中国第48-61页
   ·美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第48-51页
     ·工业部门出口第48-50页
     ·工业部门生产及就业第50页
     ·碳排放与环境第50-51页
   ·我国的应对机制第51-56页
     ·灵活运用 WTO 规则,完善诉讼策略第51-52页
     ·修整法律法规,完善环保法制第52-53页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经济第53-55页
     ·做好有关研究,积极参与能源互动第55-56页
   ·我国是否应该主动征收“碳关税”第56-61页
     ·中国是否有能力通过自主减排实现承诺第56-58页
     ·中国是否有能力执行“碳关税”第58-59页
     ·中国是否有能力合理解释“碳关税”的合法性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法院的判决执行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