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促进邻里交往的城市居住社区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郑州市源升金锣湾万福园社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课题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4-15页
2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问题综述第15-23页
    2.1 居住社区的概念及分类第15-18页
        2.1.1 社区与居住社区第15页
        2.1.2 居住社区的分类第15-18页
    2.2 交往的概念及分类第18-20页
        2.2.1 交往第18-19页
        2.2.2 交往的分类第19-20页
    2.3 邻里交往的概念及意义第20-21页
        2.3.1 邻里交往第20页
        2.3.2 邻里交往的意义第20-21页
    2.4 现代城市居住社区邻里交往的问题第21-23页
        2.4.1 居住社区交往对象的变化第21页
        2.4.2 居住社区交往空间结构的变化第21-22页
        2.4.3 居住社区交往模式的变化第22页
        2.4.4 居住社区交往思想的变化第22-23页
3 居住社区邻里交往行为与交往空间环境的辨析第23-36页
    3.1 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论第23-28页
        3.1.1 需求理论第23-24页
        3.1.2 知觉理论第24-25页
        3.1.3 认知理论第25-26页
        3.1.4 空间行为理论第26-28页
    3.2 基于邻里交往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特点第28-32页
        3.2.1 邻里交往行为的心理特征第28-30页
        3.2.2 邻里交往空间的有效因素第30-32页
    3.3 户外空间环境中民众邻里交往的行为特征及要求第32-36页
        3.3.1 居住社区民众邻里交往的整体性特征第32-33页
        3.3.2 民众的行为活动模式及对环境的要求第33-36页
4 促进城市居住社区邻里交往的景观设计手法第36-69页
    4.1 居住社区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第36-38页
        4.1.1 休闲广场对邻里交往的影响第36页
        4.1.2 居住社区休闲广场景观的设计策略第36-38页
    4.2 居住社区内部道路景观设计第38-42页
        4.2.1 道路设计对邻里交往的影响第38-40页
        4.2.2 居住社区内部道路景观的设计策略第40-42页
    4.3 居住社区绿化种植景观设计第42-52页
        4.3.1 植物配置对邻里交往的影响第42-44页
        4.3.2 居住社区绿地的分类及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第44-52页
    4.4 居住社区水景观设计第52-58页
        4.4.1 水景对邻里交往的影响第52-53页
        4.4.2 居住社区水景观的分类及相应的设计策略第53-58页
    4.5 居住社区景观建筑物与构筑物景观设计第58-65页
        4.5.1 景观建筑物与构筑物对邻里交往的影响第58页
        4.5.2 居住社区景观建筑物与构筑物景观的设计策略第58-65页
    4.6 居住社区设施小品景观设计第65-69页
        4.6.1 设施小品对邻里交往的影响第65页
        4.6.2 居住社区设施小品景观的设计策略第65-69页
5 促进邻里交往的城市社区景观设计实践第69-81页
    5.1 项目概况第69-74页
        5.1.1 背景分析第69-70页
        5.1.2 建筑风格分析第70页
        5.1.3 行为分析第70-71页
        5.1.4 案例分析第71-72页
        5.1.5 景观风格定位第72-73页
        5.1.6 愿景与目标第73-74页
    5.2 功能及总体布局设计第74页
    5.3 促进邻里交往的景观设计第74-81页
        5.3.1 休闲广场设计第74-75页
        5.3.2 社区道路设计第75-76页
        5.3.3 植物绿化设计第76-77页
        5.3.4 水景观设计第77-78页
        5.3.5 硬质铺装设计第78-79页
        5.3.6 照明设计第79-8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6.1 研究结论第81-82页
    6.2 研究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场奇异性分析及其在图像灰斑失真检测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