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利用越光×桂朝2号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稻米品质相关QTL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8页
    第一节 稻米品质性状概述第11-19页
        1 稻米品质研究概况第11-16页
            1.1 稻米品质和评价稻米品质的指标第11页
            1.2 碾磨品质第11页
            1.3 外观品质第11-12页
                1.3.1 粒型第12页
                1.3.2 垩白第12页
                1.3.3 透明度第12页
            1.4 营养品质第12-13页
            1.5 蒸煮与食味品质第13-16页
                1.5.1 直链淀粉含量第13-14页
                1.5.2 糊化温度第14页
                1.5.3 胶稠度(GC)第14-15页
                1.5.4 淀粉粘滞性第15页
                1.5.5 米粒延伸性及香味第15-16页
        2 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第16-19页
            2.1 碾磨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第16页
            2.2 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第16页
            2.3 蒸煮与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第16-17页
            2.4 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相关性第17页
            2.5 营养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第17页
            2.6 淀粉粘滞性(RVA谱特征值)与稻米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第17-19页
                2.6.1 外观品质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第17-18页
                2.6.2 蒸煮食味品质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第18页
                2.6.3 营养品质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第18-19页
    第二节 稻米品质性状经典遗传研究进展第19-22页
        1 碾磨品质的遗传第19页
        2 外观品质遗传第19-20页
        3 蒸煮食味品质遗传第20-21页
        4 营养品质遗传第21-22页
    第三节 稻米品质性状分子数量遗传研究进展第22-28页
        1 稻米品质性状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第22-24页
            1.1 水稻DNA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第22页
            1.2 QTL的定位群体第22-23页
            1.3 QTL的定位方法第23-24页
        2 稻米品质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24-28页
            2.1 稻米碾磨品质QTL定位第24页
            2.2 稻米外观品质QTL定位第24-25页
            2.3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QTL定位第25-26页
            2.4 稻米营养品质QTL定位第26-28页
第二章 稻米外观、理化品质相关性状QTL分析第28-42页
    摘要第28-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1.1 供试材料第29页
        1.2 田间种植与样品制备第29页
        1.3 表型鉴定第29-30页
            1.3.1 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重第29页
            1.3.2 垩白率第29-30页
            1.3.3 脂肪含量测定第30页
            1.3.4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0页
            1.3.5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第30页
            1.3.6 QTL分析第30页
    2 结果分析第30-39页
        2.1 外观及理化品质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第30-36页
            2.1.1 亲本和群体的性状表现第30-31页
            2.1.2 稻米外观、理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31-36页
        2.2 稻米外观、理化品质性状QTL分析第36-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3.1 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第39页
        3.2 稻米品质性状QTL定位结果分析第39-42页
第三章 稻米RVA谱特征值QTL分析第42-52页
    摘要第42-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1.1 供试材料第43页
        1.2 供试材料的田间种植及制备第43-44页
        1.3 表型鉴定第44页
        1.4 数据分析第44页
    2 结果分析第44-48页
        2.1 亲本和群体的性状表现第44-45页
        2.2 RVA谱特征值与外观、理化品质相关关系第45-47页
        2.3 RVA谱特征值QTL定位结果分析第47-48页
    3 讨论第48-52页
        3.1 RVA谱特征值与稻米品质关系第48-50页
        3.2 RVA谱特征值遗传机制第50-52页
全文总结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录第62-66页
    1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第62页
    2 脂肪含量的测量方法第62-63页
        2.1 测量前准备第62-63页
        2.2 脂肪的抽提第63页
        2.3 脂肪含量的计算方法第63页
    3 蛋白质含量测量第63-66页
        3.1 样品处理第63-64页
        3.2 试剂的配制方法第64页
        3.3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第64-66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浙江瑞安为例
下一篇:温州市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乐清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