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水中痕量金属离子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 第11-14页 |
1.2.1 萃取法 | 第12页 |
1.2.1.1 液-液萃取 | 第12页 |
1.2.1.2 液-固萃取 | 第12页 |
1.2.2 沉淀法 | 第12-13页 |
1.2.2.1 沉淀法 | 第12页 |
1.2.2.2 共沉淀法 | 第12-13页 |
1.2.3 离子交换法 | 第13页 |
1.2.4 泡沫塑料富集法 | 第13页 |
1.2.5 硅胶活性炭法 | 第13-14页 |
1.2.6 液膜法 | 第14页 |
1.2.7 电解和修饰电极富集法 | 第14页 |
1.3 浮选技术 | 第14-16页 |
1.3.1 浮选技术发展概况 | 第15页 |
1.3.2 浮选技术分类 | 第15-16页 |
1.3.2.1 离子浮选 | 第15-16页 |
1.3.2.2 沉淀浮选 | 第16页 |
1.3.2.3 溶剂浮选 | 第16页 |
1.4 溶剂浮选法 | 第16-26页 |
1.4.1 溶剂浮选法的特点 | 第17-18页 |
1.4.2 溶剂浮选法的装置 | 第18-19页 |
1.4.3 溶剂浮选法的影响参数 | 第19-22页 |
1.4.4 溶剂浮选法的理论 | 第22-23页 |
1.4.5 溶剂浮选法的数学模型 | 第23页 |
1.4.6 溶剂浮选法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1.4.7 溶剂浮选法的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7-29页 |
第二章 SS-GFAAS法测定Pb(Ⅱ)、Ni(Ⅱ)和Co(Ⅱ)的研究 | 第29-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2.1.2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1.3.1 条件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1.3.2 样品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2.1 溶剂浮选条件的优化 | 第31-35页 |
2.2.1.1 吸收曲线 | 第31页 |
2.2.1.2 pH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1.3 双硫腙用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1.4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2.2.1.5 流速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1.6 浮选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1.7 表面活性剂和浮选溶剂的影响 | 第35页 |
2.2.2 Pb(Ⅱ)、Ni(Ⅱ)和Co(Ⅱ)的GFAAS分析 | 第35-36页 |
2.2.2.1 GFAAS工作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2.2.2.2 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36页 |
2.2.2.3 方法检出限 | 第36页 |
2.2.3 实际水样分析 | 第36-37页 |
2.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SS-AAS法测定Zn(Ⅱ)、Cd(Ⅱ)和Cu(Ⅱ)的研究 | 第38-4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3.1.2 实验装置 | 第38-39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1.3.1 条件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1.3.2 样品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3.2.1 溶剂浮选条件的优化 | 第40-44页 |
3.2.1.1 吸收曲线 | 第40页 |
3.2.1.2 pH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1.3 双硫腙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1.4 搅拌时间的影响 | 第42页 |
3.2.1.5 流速的影响 | 第42页 |
3.2.1.6 浮选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1.7 表面活性剂和浮选溶剂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 Zn(Ⅱ)、Cd(Ⅱ)和Cu(Ⅱ)的AAS分析 | 第44-45页 |
3.2.2.1 AAS工作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3.2.2.2 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3.2.2.3 方法检出限 | 第45页 |
3.2.3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5-46页 |
3.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溶剂浮选机理初探 | 第47-62页 |
4.1 吸附机理 | 第47页 |
4.2 溶剂浮选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及数学建模 | 第47-60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1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4.2.1.2 实验装置 | 第48页 |
4.2.1.3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2.2 双硫腙-Co(Ⅱ)的溶剂浮选动力学研究及数学建模 | 第49-52页 |
4.2.3 理论结果 | 第52-58页 |
4.2.3.1 表面活性剂吸附平衡常数K_(a1) | 第52页 |
4.2.3.2 双硫腙-Co(Ⅱ)络合物吸附平衡常数K_(a2) | 第52页 |
4.2.3.3 通气流速Q_a | 第52-54页 |
4.2.3.4 水相传质系数K_1 | 第54-55页 |
4.2.3.5 有机相体积V_o | 第55页 |
4.2.3.6 溶质的水相-有机相分配平衡常数K_(ow) | 第55页 |
4.2.3.7 被气泡携带进入有机相的水层 | 第55-56页 |
4.2.3.8 浮选柱半径r_c | 第56-57页 |
4.2.3.9 气泡半径α | 第57-58页 |
4.2.4 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对比 | 第58-60页 |
4.2.4.1 实验参数K_(ow),K_(a1),K_(a2)的测定 | 第58-59页 |
4.2.4.2 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对比 | 第59-60页 |
4.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5页 |
5.1 Pb(Ⅱ)、Ni(Ⅱ)和Co(Ⅱ)溶剂浮选研究结果 | 第62页 |
5.2 Zn(Ⅱ)、Cd(Ⅱ)和Cu(Ⅱ)溶剂浮选研究结果 | 第62页 |
5.3 溶剂浮选机理研究结果 | 第62-63页 |
5.4 本实验所得结论 | 第63页 |
5.5 本实验的难点 | 第63页 |
5.6 本实验的创新点 | 第63-65页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