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 第11页 |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11-12页 |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四、中国地质博物馆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建构主义知识观 | 第14页 |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研究问题和方法 | 第16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第四章 中国地质博物馆地理课程资源现状及其可利用性分析 | 第16-20页 |
一、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资源现状调查 | 第16-18页 |
二、中国地质博物馆可利用教学资源的特点分析 | 第18页 |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中国地质博物馆资源的可信性分析 | 第18-20页 |
(一) 课标分析 | 第19页 |
(二) 开发优势条件 | 第19页 |
(三) 开发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五章 地质博物馆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 | 第20-27页 |
一、明确博物馆馆藏资源 | 第20页 |
二、依据课标确立学习主题 | 第20-21页 |
三、依据确立的学习主题有效整合中国地质博物馆资源 | 第21-23页 |
(一) 选取典型资源 | 第21-22页 |
(二) 力求就近组合 | 第22页 |
(三) 关注时空顺序 | 第22页 |
(四) 组合多种资源 | 第22-23页 |
(五) 确保可以操作 | 第23页 |
四、设计可行的教学活动方案 | 第23-24页 |
(一) 学生主体,因材施教 | 第23页 |
(二) 选择课型,有的放矢 | 第23页 |
(三) 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 第23-24页 |
(四) 善于引导,重视合作 | 第24页 |
(五) 设计活动,丰富多彩 | 第24页 |
五、活动准备及活动实施 | 第24页 |
六、验证效果、反思不足 | 第24-2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27-28页 |
附件 | 第28-39页 |
附件一: | 第28-33页 |
案例一:走地质博物馆,探究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 第28-33页 |
附件二: | 第33-37页 |
案例二:走地质博物馆,探究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 第33-37页 |
附件三: | 第37-39页 |
中国地质博物馆教学活动后问卷调查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