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5.1 研究的重点 | 第15页 |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2.1.1 城镇化 | 第17-19页 |
2.1.2 数字鸿沟 | 第19-20页 |
2.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2.2.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2.2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第3章 互联网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 第24-31页 |
3.1 互联网发展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方式 | 第24-27页 |
3.1.1 互联网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 第25-27页 |
3.1.2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第27页 |
3.2 数字鸿沟阻碍城镇化进程 | 第27-31页 |
3.2.1 数字鸿沟影响城镇经济发展 | 第28-29页 |
3.2.2 数字鸿沟影响城乡社会稳定 | 第29-31页 |
第4章 互联网对城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 | 第31-39页 |
4.1 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1-33页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4页 |
4.3 回归模型 | 第34-35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4.4.1 城镇化质量变化状况 | 第35-36页 |
4.4.2 互联网分布状况变化状况 | 第36-37页 |
4.4.3 互联网与城镇化质量的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4.4.4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之比与城镇化质量的回归分析及结果 | 第38-39页 |
第5章 城镇化背景下互联网普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5.1 总体框架 | 第39页 |
5.2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受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影响 | 第39-40页 |
5.3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受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第7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7.1 不足之处 | 第44页 |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