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临江仙》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本论题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临江仙》词调溯源 | 第11-22页 |
第一节 《临江仙》词调本事探源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临江仙》的异名问题 | 第14-18页 |
第三节 《临江仙》词调的音乐问题 | 第18-22页 |
第二章 《临江仙》词调的格律 | 第22-35页 |
第一节 《临江仙》格律发覆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临江仙》格律类型 | 第24-31页 |
第三节 《临江仙》格律的演变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唐宋《临江仙》词的用韵与声情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用韵分布 | 第35-40页 |
第二节 唐宋《临江仙》词跨界用韵的情况 | 第40-44页 |
第三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声情 | 第44-48页 |
第四章 《临江仙》词的填制历程 | 第48-62页 |
第一节 唐五代《临江仙》词的特征 | 第48-53页 |
第二节 北宋时期《临江仙》词的特征 | 第53-58页 |
第三节 南宋时期《临江仙》词的特征 | 第58-62页 |
第五章 唐宋《临江仙》词的艺术特征 | 第62-73页 |
第一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章法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句法 | 第65-70页 |
第三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修辞 | 第70-73页 |
第六章 唐宋《临江仙》词的题材、功用与文化意义 | 第73-85页 |
第一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题材特征 | 第73-77页 |
第二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功能特征 | 第77-81页 |
第三节 唐宋《临江仙》词的文化意义 | 第81-85页 |
第七章 唐宋名家《临江仙》词专论 | 第85-97页 |
第一节 《临江仙》代表作家的评选 | 第85-87页 |
第二节 苏轼的《临江仙》词 | 第87-90页 |
第三节 叶梦得的《临江仙》词 | 第90-93页 |
第四节 辛弃疾的《临江仙》词 | 第93-97页 |
结语 唐宋《临江仙》词的词史意义 | 第97-99页 |
一、唐宋《临江山》调的总体面貌 | 第97页 |
二、唐宋《临江仙》词的词史意义 | 第97-99页 |
[附录1]:《全宋词》中《临江仙》词互见考 | 第99-100页 |
[附录2]:唐宋《临江仙》词调体一览表 | 第100-102页 |
[附录3]:历代选集所选之《临江仙》词统计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后记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