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光柵相衬成像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X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X射线相衬成像的主要方法 | 第11-17页 |
1.2.1 晶体干涉仪成像法 | 第11-12页 |
1.2.2 衍射增强成像法 | 第12-13页 |
1.2.3 相位传播成像法 | 第13-14页 |
1.2.4 光栅相衬成像法 | 第14-17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的理论研究 | 第19-41页 |
2.1 X射线成像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1 X射线传播的波动方程 | 第19-21页 |
2.1.2 X射线空间传播衍射理论 | 第21-23页 |
2.1.3 测量折射角信息的原理 | 第23-24页 |
2.2 光栅相衬成像的原理 | 第24-39页 |
2.2.1 光栅Talbot效应 | 第24-28页 |
2.2.2 相位光栅Talbot自成像 | 第28-32页 |
2.2.3 相位光栅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研究 | 第32-34页 |
2.2.4 光栅Lau效应 | 第34-36页 |
2.2.5 相位物体对干涉条纹的畸变 | 第36-37页 |
2.2.6 莫尔条纹的形成 | 第37-39页 |
2.3 光栅相衬成像系统设计的考虑因素 | 第39-40页 |
2.3.1 光栅材料、厚度和占空比的选择 | 第39页 |
2.3.2 光源谱宽度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的信息提取方法 | 第41-53页 |
3.1 傅里叶分析法提取相位信息 | 第41-42页 |
3.2 几何光学近似法提取相位信息 | 第42页 |
3.3 正反像投影法提取相位信息 | 第42-44页 |
3.4 曲线拟合法提取相位信息 | 第44-45页 |
3.5 相位步进法提取相位信息 | 第45-50页 |
3.5.1 传统相位步进法 | 第45-46页 |
3.5.2 CT兼容的相位步进法 | 第46-48页 |
3.5.3 电磁相位步进法 | 第48-49页 |
3.5.4 阶梯光栅相位步进法 | 第49-50页 |
3.5.5 相位步进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的研究 | 第53-63页 |
4.1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系统 | 第53-57页 |
4.2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原理 | 第57-58页 |
4.3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相位信息提取方法 | 第58-61页 |
4.4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系统的噪声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系统的仿真 | 第63-81页 |
5.1 成像光路的仿真设计 | 第63-64页 |
5.2 成像系统的仿真 | 第64-69页 |
5.3 双能X射线相衬成像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69-72页 |
5.4 X射线滤光片的设计 | 第72-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