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利用RNA-seq解析甘蓝型油菜根尖致死突变的分子机理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1 综述第11-19页
    1.1 油菜概述第11页
    1.2 杂种致死概述第11-12页
    1.3 植物根概述第12-15页
        1.3.1 根的分类第12-13页
        1.3.2 植物根的功能及其形态建成第13页
        1.3.3 根尖的主要组成部分第13-14页
        1.3.4 植物激素概述第14-15页
    1.4 根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传统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遗传学方法研究根的生长发育过程第15-16页
    1.5 测序技术简述第16-18页
        1.5.1 测序技术发展第16-17页
        1.5.2 转录组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及二代测序技术在其的应用第17-18页
        1.5.3 转录组在植物中的研究方式第18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9-27页
    2.1 材料第19页
    2.2 方法第19-27页
        2.2.1 RNA提取第19-20页
        2.2.2 RNA质量检测第20-21页
        2.2.3 测序cDNA文库制备流程第21页
        2.2.4 Illumina HiSeq 2000上机测序第21页
        2.2.5 测序数据处理第21-24页
        2.2.6 RNA反转第24-25页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5-26页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引物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3.1 突变体根尖的形态学观察第27-28页
    3.2 测序数据结果第28-29页
    3.3 Reads比对结果第29-30页
    3.4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层聚类第30-31页
    3.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31-32页
    3.6 两个阶段共同差异基因的GO功能分类第32-34页
    3.7 两个阶段共同差异基因GO功能显著性富集第34-36页
    3.8 两个阶段共同差异基因KEGG显著性富集通路第36-38页
    3.9 定量验证测序结果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2页
    4.1 植物杂种致死的遗传模式第39页
    4.2 突变体根尖的形态学观察第39-40页
    4.3 差异基因分析第40页
    4.4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第40-41页
    4.5 后续计划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附录1 部分实验具体操作流程与差异基因代谢途径第47-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用肥和壮秧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下一篇:水稻品种演替过程中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转运特征的变化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