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馈线设备(传输线和波导)论文--波导、波导管、波导传输线论文

基于光子晶体波导慢光及其光缓存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光子晶体第9-11页
        1.2.1 光子晶体的简介第9-10页
        1.2.2 光子晶体的特征第10页
        1.2.3 光子晶体的制备第10-11页
    1.3 实现慢光的技术方法第11-15页
        1.3.1 电磁感应透明(EIT)技术第11页
        1.3.2 相干布居(CPO)技术第11页
        1.3.3 受激布里渊(SBS)技术第11-12页
        1.3.4 受激拉曼散射(SRS)技术第12页
        1.3.5 光子晶体慢光技术第12-15页
    1.4 光子晶体的应用第15-16页
        1.4.1 光缓存第16页
        1.4.2 光子晶体全反射镜第16页
        1.4.3 光子晶体天线第16页
    1.5 国内外光子晶体慢光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第二章 光子晶体实现慢光的理论分析第19-28页
    2.1 光子晶体的本征方程第19-20页
    2.2 光子晶体的理论计算方法第20-22页
        2.2.1 平面波展开法(PWE)第21页
        2.2.2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第21页
        2.2.3 多级法(MPM)第21-22页
        2.2.4 频域有限差分法(FDFD)第22页
        2.2.5 有限差分法(FDM)第22页
    2.3 光子晶体产生慢光的原理第22-24页
    2.4 光在介质中传输的几种速度第24-25页
        2.4.1 相速度第24页
        2.4.2 群速度第24-25页
    2.5 慢光的相关参数第25-27页
        2.5.1 光子晶体波导中的群速度第25页
        2.5.2 光子晶体波导中的群速度色散第25-26页
        2.5.3 光子晶体波导中的群速度带宽第26页
        2.5.4 光子晶体波导中的群速度延时第26页
        2.5.5 光子晶体波导中的群速度归一化延时带宽积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二维正方晶格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慢光特性研究第28-41页
    3.1 二维正方晶格光子晶体波导的结构第28-31页
    3.2 改变结构参数对二维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慢光特性的影响第31-40页
        3.2.1 介质柱半径 R 对光子晶体波导慢光性能的影响第31-34页
        3.2.2 波导宽度 s 对光子晶体慢光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3.2.3 邻近波导的第一排介质柱半径 R1对光子晶体波导中的慢光性能影响第35-37页
        3.2.4 邻近第二排介质柱半径 R2对光子晶体波导中的慢光性能影响第37-38页
        3.2.5 邻近第一排介质柱变为环形对光子晶体波导中的慢光性能影响第38-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实现慢光及其性能分析第41-47页
    4.1 耦合腔的结构设计第41-42页
    4.2 对耦合腔的结构进行微调第42-46页
        4.2.1 改变耦合腔波导中的介质柱半径第42-44页
        4.2.2 平移耦合腔波导中的介质柱第44-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新型光子晶体波导缓存性能分析第47-54页
    5.1 缓存器的性能分析第47-50页
        5.1.1 缓存时间 Ts第48页
        5.1.2 缓存容量 C第48-49页
        5.1.3 缓存比特长度 Lbit第49-50页
    5.2 新型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应用于慢光的缓存第50-51页
    5.3 色散对线缺陷波导缓存能力的影响第51-52页
    5.4 耦合腔波导的缓存性能分析第52-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总结第54-55页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相移全息及图像置乱的光学混沌加密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开放业务接入技术的业务移动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