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OCILRP2信号协同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性分化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4页
英文縮略词表第14-18页
引言第18-22页
    1 OCILRP2及其配体NKRPlf第18-19页
    2 树突状细胞与Toll样受体第19-20页
    3 TLR信号通路的调节第20-22页
第一部分 OCILRP2-Fc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2-34页
    1 材料方法第22-30页
        1.1 材料试剂第22页
        1.2 实验方法第22-30页
            1.2.1 pIg-CD5-OCILRP2质粒的提取第22-23页
            1.2.2 pIg-CD5-OCILRP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筛选第23-24页
            1.2.3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OCILRP2-Fc的表达第24-25页
            1.2.4 OCILRP2-Fc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25页
            1.2.5 OCILRP2-Fc融合蛋白的鉴定第25-26页
            1.2.6 OCILR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6-27页
            1.2.7 OCILRP2多克隆抗体的纯化及鉴定第27-30页
    2 结果第30-33页
        2.1 pIg-CD5-OCILRP2质粒第30页
        2.2 建立了CHO稳定表达细胞株第30-31页
        2.3 获得了高纯度的OCILRP2-Fc蛋白第31页
        2.4 制备了能特异性结合OCILRP2的多克隆抗体第31-33页
    3 小结第33-34页
第二部分 OCILRP2-Fc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第34-49页
    1 材料方法第34-42页
        1.1 材料试剂第34页
        1.2 实验方法第34-42页
            1.2.1 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与诱导成熟第34-35页
            1.2.2 LPS结合实验分析LPS与OCILRP2的结合第35页
            1.2.3 分析OCILRP2在不成熟DC及成熟DC的表达第35-37页
            1.2.4 分析OCILRP2-Fc对DC发育分化及功能的影响第37-39页
            1.2.5 分析OCILRP2-Fc影响DC发育分化及功能的机制第39-42页
    2 结果第42-48页
        2.1 LPS不能结合OCILRP2-Fc第42页
        2.2 TLR4活化信号上调OCILRP2在DC的表达第42-43页
        2.3 OCILRP2-Fc抑制DC的发育及成熟第43-44页
        2.4 OCILRP2-Fc对成熟DC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没有影响第44页
        2.5 OCILRP2-Fc抑制DC的功能第44-46页
            2.5.1 OCILRP2-Fc抑制DC的抗原吞噬能力第44-46页
            2.5.2 OCILRP2-Fc抑制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第46页
            2.5.3 OCILRP2-Fc抑制LPS刺激的DC细胞因子分泌第46页
        2.6 OCILRP2-Fc抑制LPS诱导的DC发育及功能性分化的机制第46-48页
            2.6.1 OCILRP2-Fc通过阻断配体与OCILRP2结合发挥抑制作用第46页
            2.6.2 OCILRP2-Fc不能增加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第46-47页
            2.6.3 OCILRP2-Fc通过影响NF-κB活化发挥对DC的抑制作用第47-48页
    3 小结第48-49页
第三部分 OCILRP2抗体对感染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第49-53页
    1 材料方法第49-51页
        1.1 材料试剂第49页
        1.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1.2.1 小鼠LPS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第49页
            1.2.2 小鼠脏器组织HE染色第49-51页
    2 结果第51-52页
        2.1 OCILRP2抗体减轻LPS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第51页
        2.2 OCILRP2抗体提高感染性休克小鼠的存活率第51-52页
    3 小结第52-53页
讨论第53-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综述第65-81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2-9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ZZ1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具抗菌活性噬菌体筛选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混合型城市污水再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