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45页 |
2.1 县域经济研究综述 | 第22-35页 |
2.1.1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研究 | 第22-30页 |
2.1.2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研究 | 第30-33页 |
2.1.3 关于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 第33-35页 |
2.2 经济增长方式研究综述 | 第35-45页 |
2.2.1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 | 第35-41页 |
2.2.2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定量研究 | 第41-45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测算方法 | 第45-51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45-50页 |
3.1.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45-46页 |
3.1.2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 | 第46-48页 |
3.1.3 区域经济理论 | 第48-49页 |
3.1.4 生产率理论 | 第49-50页 |
3.2 测算方法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 | 第51-95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51-52页 |
4.2 数据说明 | 第52-58页 |
4.3 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分析 | 第58-93页 |
4.3.1 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 第58-75页 |
4.3.2 陕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 第75-81页 |
4.3.3 关中地区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 第81-87页 |
4.3.4 陕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 第87-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测度 | 第95-116页 |
5.1 测度方法与数据说明 | 第95-100页 |
5.2 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分析 | 第100-115页 |
5.2.1 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 第100-107页 |
5.2.2 陕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 第107-110页 |
5.2.3 关中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 第110-112页 |
5.2.4 陕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 第112-11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实现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 第116-149页 |
6.1 模型构建 | 第116-118页 |
6.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118-140页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40-142页 |
6.4 对策建议 | 第142-148页 |
6.4.1 深化区域发展战略 | 第142-144页 |
6.4.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第144-145页 |
6.4.3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第145-146页 |
6.4.4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第146页 |
6.4.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146-147页 |
6.4.6 强化县域金融支持 | 第147-14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49-1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49-15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3-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