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相关无线通信以及接口技术介绍 | 第14-20页 |
2.1 相关数据通信技术介绍 | 第14-18页 |
2.1.1 数传电台 | 第14页 |
2.1.2 ADS-B通信系统 | 第14-16页 |
2.1.3 卫星通信系统 | 第16-17页 |
2.1.4 3G以及CDMA2000 | 第17页 |
2.1.5 北斗定位系统 | 第17-18页 |
2.2 相关通信接口技术介绍 | 第18-19页 |
2.2.1 串口 | 第18-19页 |
2.2.2 Mini PCI-E (Min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集成系统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 第20-26页 |
3.1 系统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 第20-22页 |
3.1.1 系统关键部分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3.2 系统概要设计方案 | 第22-25页 |
3.2.1 控制模块部分 | 第22-24页 |
3.2.2 PCB板卡部分 | 第24页 |
3.2.3 交流-直流变压部分 | 第24页 |
3.2.4 天线部分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部分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26-48页 |
4.1 天线以及变压器部分 | 第26-27页 |
4.2 PCB电源转压部分 | 第27-28页 |
4.3 PCB板卡对外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28-32页 |
4.3.1 串口转USB电路设计 | 第30页 |
4.3.2 USB集线器部分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4.3.3 串口部分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4.4 舒亚拉卫星通信模块部分电路设计 | 第32-40页 |
4.4.1 卫星通信模块电源部分设计 | 第33-36页 |
4.4.2 星通信模块控制信号电路设计 | 第36-39页 |
4.4.3 星通信模块SIM卡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4.5 ADS-B模块部分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4.6 3G模块部分电路设计 | 第41-43页 |
4.7 北斗模块与数传电台模块部分电路设计 | 第43页 |
4.8 电源指示灯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4.9 集成板卡PCB布线 | 第44-46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部分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8-70页 |
5.1 软件部分基本功能及开发环境 | 第48-49页 |
5.2 软件部分工作流程 | 第49-50页 |
5.3 ADS-B,卫星通信以及数传电台模块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5页 |
5.3.1 星通信,数传电台,ADS-B模块部分通信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50-55页 |
5.3.2 三种模块软件接口部分设计与实现 | 第55页 |
5.4 3G通信模块部分程序设计 | 第55-64页 |
5.4.1 3G模块远程拨号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0页 |
5.4.2 3G模块天线信号质量的判决方式 | 第60-62页 |
5.4.3 3G模块数据通信流程 | 第62-64页 |
5.5 北斗定位模块接口部分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64-67页 |
5.5.1 打开串口 | 第65页 |
5.5.2 定位功能 | 第65-66页 |
5.5.3 波束信息查询 | 第66-67页 |
5.6 示部分程序流程设计 | 第67页 |
5.7 数据管道部分程序流程设计 | 第67-6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运行结果 | 第70-76页 |
6.1 测试的步骤 | 第70-71页 |
6.2 软硬件联合测试 | 第71-75页 |
6.2.1 3G模块功能验证 | 第71-72页 |
6.2.2 ADS-B模块功能测试 | 第72-73页 |
6.2.3 北斗模块功能测试 | 第73页 |
6.2.4 卫星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 第73-74页 |
6.2.5 数传电台功能测试 | 第74-7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总结 | 第76-77页 |
7.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