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氟苯尼考概述 | 第13-14页 |
·氟苯尼考的应用 | 第14页 |
·氟苯尼考的代谢研究 | 第14-15页 |
·氟苯尼考的危害 | 第15-16页 |
·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 | 第15-16页 |
·免疫毒性 | 第16页 |
·其他毒性 | 第16页 |
·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残留检测方法 | 第16-19页 |
·微生物学方法 | 第17-18页 |
·色谱分析方法 | 第18页 |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人工抗原合成概述 | 第19-22页 |
·载体蛋白的选择 | 第20页 |
·半抗原与载体连接位点的选择 | 第20页 |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 | 第20-21页 |
·连接臂的引入 | 第21页 |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 | 第21页 |
·计算机辅助全抗原合成 | 第21-22页 |
·IgY 抗体(卵黄抗体) | 第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氟苯尼考胺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 第24-32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4页 |
·主要溶液 | 第24-25页 |
·所需主要仪器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8页 |
·FFA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25-26页 |
·FFA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26-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UV 鉴定结果 | 第28页 |
·SDS-PAGE 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NAGE 鉴定结果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30-31页 |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氟苯尼考胺 IgY 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鉴定 | 第32-40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试剂 | 第32页 |
·主要溶液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5页 |
·动物免疫 | 第33-34页 |
·IgY 抗体的分离纯化 | 第34页 |
·间接 ELISA 检测 IgY 抗体效价 | 第34-35页 |
·间接阻断 ELISA 检测 IgY 抗体敏感性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IgY 抗体的 SDS-PAGE 电泳 | 第35-36页 |
·抗体效价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IgY 抗体敏感性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抗原剂量的选择及施用途径 | 第37-38页 |
·免疫佐剂 | 第38页 |
·IgY 抗体的提取 | 第38页 |
·IgY 抗体敏感性的差异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氟苯尼考胺 ic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7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icELISA 检测 FFA 试验条件优化 | 第40页 |
·间接 ELISA 检测 FFA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0页 |
·FFA icELISA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评价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FFA 间接 ELISA 最佳条件 | 第41-43页 |
·间接 ELISA 检测 FFA 标准曲线 | 第43页 |
·FFA icELISA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icELISA 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与同类研究的比较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