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道地震在海南岛东部某近浅海锆钛砂矿资源潜力调查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区位置与交通 | 第9页 |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 第9-10页 |
1.4 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 第10-14页 |
第2章 仪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 第14-24页 |
2.1 单道地震及工作原理 | 第14-18页 |
2.2 底质柱状取样仪器设备及其原理 | 第18-20页 |
2.3 钻探取样仪器设备及其原理 | 第20-21页 |
2.4 海洋沉积动力调查仪器设备及其原理 | 第21-24页 |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沉积特征 | 第24-34页 |
3.1 第四纪地层 | 第24-25页 |
3.2 构造背景 | 第25页 |
3.3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3.4 海洋沉积动力特征 | 第25-34页 |
3.4.1 流场特征 | 第25-31页 |
3.4.2 悬浮泥沙特征 | 第31-32页 |
3.4.3 研究区沉积动力环境与现代沉积过程 | 第32-34页 |
第4章 单道地震测量与解译 | 第34-44页 |
4.1 区域地层层序 | 第34-41页 |
4.1.1 地震层序与地层层序的划分 | 第34-36页 |
4.1.1.1 地震反射界面与岩性界面的关系 | 第34-35页 |
4.1.1.2 地震层序与地层层序的划分 | 第35-36页 |
4.1.2 层序Ⅰ | 第36-37页 |
4.1.3 层序Ⅱ | 第37-40页 |
4.1.4 层序Ⅲ | 第40-41页 |
4.1.5 层序Ⅳ | 第41页 |
4.2 浅断层 | 第41-44页 |
4.2.1 浅断层特点 | 第41-42页 |
4.2.2 形成机制探讨 | 第42-44页 |
第5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4-54页 |
5.1 矿体基本特征 | 第44页 |
5.2 矿石质量特征 | 第44-50页 |
5.2.1 结构构造 | 第44页 |
5.2.2 矿物组成 | 第44-47页 |
5.2.3 矿石品位变化特征 | 第47-50页 |
5.2.4 矿物粒度及含泥量特征 | 第50页 |
5.2.5 赋存特点 | 第50页 |
5.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第50-51页 |
5.4 沉积层含矿性特征 | 第51-54页 |
第6章 工作方法质量评述 | 第54-60页 |
6.1 单道地震剖面测量质量评述 | 第54页 |
6.2 底质柱状取样质量评述 | 第54-55页 |
6.3 钻探及其质量评述 | 第55页 |
6.4 沉积动力调查质量评述 | 第55页 |
6.5 导航定位质量评述 | 第55-56页 |
6.6 样品测试质量评述 | 第56-57页 |
6.7 数据处理与综合研究 | 第57-60页 |
6.7.1 数据处理与制图 | 第57-58页 |
6.7.2 综合研究 | 第58-6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