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产业协同效益实现路径及启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关于韩国文化产业的研究 | 第10-12页 |
2.关于协同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四)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协同与协同效益 | 第15-16页 |
2.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 第16页 |
3.文化产业社会效益 | 第16-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协同理论 | 第18页 |
2.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3.文化软实力理论 | 第19-20页 |
二、韩国文化产业协同效益表现及个案 | 第20-33页 |
(一)核心产业和外围产业的协同发展 | 第20-22页 |
1.文化产业内部各业态的协同发展 | 第20-21页 |
2.文化产业与外围产业的协同发展 | 第21-22页 |
(二)文化产业协同国民经济发展 | 第22-26页 |
1.经济增长效益 | 第22-24页 |
2.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 第24-25页 |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益 | 第25-26页 |
(三)文化产业协同社会发展 | 第26-30页 |
1.就业效益 | 第26-28页 |
2.国家软实力效益 | 第28-29页 |
3.娱乐审美与国民素质效益 | 第29-30页 |
案例:以《星你》为例看韩国文化产业协同效益 | 第30-33页 |
三、韩国文化产业协同效益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33-37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33页 |
(二)指标选取 | 第33-35页 |
(三)实证分析 | 第35-37页 |
四、韩国文化产业协同效益实现的路径 | 第37-45页 |
(一)提供实现文化产业协同效益的制度环境 | 第37-38页 |
1.实施文化与科技协同战略 | 第37页 |
2.颁布产业融合促进法 | 第37-38页 |
(二)构建文化产业协同效益的科技创新体系 | 第38-39页 |
1.打造“数字化”娱乐业 | 第38-39页 |
2.设立“创意韩国实验室” | 第39页 |
(三)设立协调联动的文化产业管理部门 | 第39-41页 |
1.设立文化产业主管部门 | 第39-40页 |
2.打造协调联动型文化管理模式 | 第40-41页 |
(四)打造协同效益下的文化产业链 | 第41-42页 |
1.构建复合型文化产业链 | 第41-42页 |
2.多元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 | 第42页 |
(五)培养产学研协同背景下的新型文化产业人才 | 第42-45页 |
1.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 第42-43页 |
2.建立“产学研”协同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 第43-45页 |
五、韩国文化产业协同效益实现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53页 |
(一)顶层设计上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 第45-46页 |
1.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出台 | 第45页 |
2.完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45-46页 |
(二)打造多产业协同的文化产业链 | 第46-48页 |
1.优化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 | 第46-47页 |
2.强化市场导向下的文化产业链建设 | 第47-48页 |
(三)完善政府主导作用下的文化管理模式 | 第48-49页 |
1.设立统管文化产业的专门机构 | 第48-49页 |
2.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 第49页 |
(四)构建创研产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 第49-51页 |
1.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2.强化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支撑能力 | 第50-51页 |
(五)重点培养新型文化产业人才 | 第51-53页 |
1.制定文化产业领域创意人才的培养政策 | 第51页 |
2.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