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4-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的发展脉络 | 第14-15页 |
1.2.2 DSGE模型与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 引入房地产价格变量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1.2.4 引入汇率变量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5 不同行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研究 | 第17页 |
1.2.6 金融加速器效应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第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创新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冲击因素分析 | 第21-26页 |
2.1 信贷冲击因素 | 第21-22页 |
2.2 利率冲击因素 | 第22-23页 |
2.3 通货膨胀冲击因素 | 第23页 |
2.4 其他冲击因素 | 第23-26页 |
3 金融加速器DSGE模型的构造 | 第26-33页 |
3.1 家庭部门 | 第26-27页 |
3.2 生产者部门 | 第27-30页 |
3.2.1 企业家 | 第27-29页 |
3.2.2 零售商 | 第29-30页 |
3.3 中央银行 | 第30-31页 |
3.4 商业银行 | 第31-33页 |
3.4.1 银行的经营活动 | 第31-32页 |
3.4.2 银行的生产活动 | 第32-33页 |
4 DSGE模型的对数线性化 | 第33-38页 |
4.1 DSGE模型的问题稳态均衡 | 第33-34页 |
4.2 模型的对数线性化 | 第34-36页 |
4.2.1 家庭部门对数线性化 | 第34-35页 |
4.2.2 厂商部门对数线性化 | 第35页 |
4.2.3 零售商部门对数线性化 | 第35页 |
4.2.4 银行部门对数线性化 | 第35-36页 |
4.2.5 货币当局的对数线性化 | 第36页 |
4.3 金融加速器的对数线性化方程组 | 第36-38页 |
5 不同地区DSGE模型的参数赋值 | 第38-45页 |
5.1 区域划分 | 第38页 |
5.2 数据来源与数据说明 | 第38页 |
5.3 不同地区相关参数赋值 | 第38-41页 |
5.3.1 不同地区家庭部门参数赋值 | 第39页 |
5.3.2 不同地区厂商部门参数赋值 | 第39-40页 |
5.3.3 不同地区银行部门参数赋值 | 第40-41页 |
5.3.4 不同地区零售商部门参数赋值 | 第41页 |
5.3.5 货币当局参数赋值 | 第41页 |
5.4 参数估计 | 第41-42页 |
5.5 不同地区相关参数值汇总 | 第42-45页 |
6 金融加速器效应地区差异的模拟检验 | 第45-57页 |
6.1 不同地区各种因素对产出冲击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45-49页 |
6.1.1 不同地区利率冲击产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45-46页 |
6.1.2 不同地区信贷冲击产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46-47页 |
6.1.3 不同地区投资冲击产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47页 |
6.1.4 不同地区消费冲击产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47-49页 |
6.2 不同地区利率冲击其他因素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49-53页 |
6.2.1 不同地区利率冲击通胀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研究 | 第49-50页 |
6.2.2 不同地区利率冲击投资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0-51页 |
6.2.3 不同地区利率冲击消费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1-52页 |
6.2.4 不同地区利率冲击信贷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2-53页 |
6.3 不同地区信贷冲击其他因素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3-57页 |
6.3.1 不同地区信贷冲击利率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3-54页 |
6.3.2 不同地区信贷冲击通胀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4-55页 |
6.3.3 不同地区信贷冲击投资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5-56页 |
6.3.4 不同地区信贷冲击消费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检验 | 第56-57页 |
7 金融加速器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检验 | 第57-80页 |
7.1 VAR模型变量选取及模型说明 | 第57页 |
7.2 数据来源与数据说明 | 第57页 |
7.3 东部地区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57-64页 |
7.3.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57-59页 |
7.3.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59-64页 |
7.4 中部地区金融加速器效应实证检验 | 第64-71页 |
7.4.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64-66页 |
7.4.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66-71页 |
7.5 西部地区金融加速器效应实证检验 | 第71-77页 |
7.5.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71-73页 |
7.5.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73-77页 |
7.6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比较分析 | 第77-80页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80-8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80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80-81页 |
8.2.1 改善信贷资源的地区分配 | 第80-81页 |
8.2.2 促进地区投资的平衡 | 第81页 |
8.2.3 实行必要的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工具 | 第81页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