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1.1 镁及镁合金 | 第10-11页 |
1.1.2 镁合金的特性与应用 | 第11页 |
1.1.3 镁合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 镁合金的热处理强化 | 第12-13页 |
1.2.1 固溶处理 | 第12页 |
1.2.2 时效处理 | 第12-13页 |
1.3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 第13-17页 |
1.3.1 LSP技术概况 | 第13-14页 |
1.3.2 LSP工艺参数选择 | 第14-15页 |
1.3.3 LSP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镁合金腐蚀与表面防护 | 第17-21页 |
1.4.1 镁合金的腐蚀特性 | 第17页 |
1.4.2 镁合金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1.4.3 镁合金腐蚀类型 | 第19页 |
1.4.4 镁合金的表面防护技术 | 第19-21页 |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准备 | 第22-26页 |
2.1.1 实验靶材 | 第22-23页 |
2.1.2 约束层和吸收层材料 | 第23页 |
2.1.3 样品制备 | 第23-24页 |
2.1.4 激光冲击区域强化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2.1.5 实验流程 | 第25-26页 |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2.2.1 激光冲击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2.2.2 热处理设备 | 第27页 |
2.2.3 组织成分分析仪器 | 第27-28页 |
2.2.4 性能分析仪器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预固溶时效+LSP对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LSP显微组织 | 第29-34页 |
3.2.1 轧制态AZ80预固溶处理 | 第29-31页 |
3.2.2 连铸态AZ80预固溶处理 | 第31-32页 |
3.2.3 轧制态AZ80预时效处理 | 第32-34页 |
3.3 XRD分析 | 第34-36页 |
3.4 厚向显微硬度 | 第36-37页 |
3.5 表面残余应力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LSP处理AZ80镁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 | 第40-55页 |
4.1 实验设备及工作电极制备 | 第40-42页 |
4.1.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4.1.2 工作电极制备 | 第41-42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4.2.1 连铸态AZ80预固溶试样LSP后的腐蚀行为 | 第42-46页 |
4.2.2 轧制态AZ80预固溶试样LSP后的腐蚀行为 | 第46-48页 |
4.2.3 轧制态AZ80预时效试样LSP后的腐蚀行为 | 第48-50页 |
4.3 腐蚀形貌及腐蚀机理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LSP+后时效对镁合金微观组织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5-63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显微组织 | 第55-58页 |
5.3 厚向显微硬度 | 第58页 |
5.4 表面残余应力 | 第58-59页 |
5.5 电化学腐蚀性能 | 第59-61页 |
5.6 讨论 | 第61-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