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驾岭煤矿厚煤层综采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第2章 厚煤层综采覆岩活动规律理论分析 | 第13-23页 |
| 2.1 采动覆岩应力变化特征 | 第13-15页 |
| 2.2 采动覆岩位移变化特征 | 第15-17页 |
| 2.3 采动覆岩应力-位移特征 | 第17-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 第3章 12305 综采面覆岩活动相似模拟分析 | 第23-47页 |
| 3.1 相似模拟实验设计 | 第23-26页 |
| 3.1.1 实验目的及监测手段 | 第23页 |
| 3.1.2 工程背景 | 第23-24页 |
| 3.1.3 相似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 3.2 相似材料强度试验 | 第26-30页 |
| 3.3 模型铺设 | 第30-33页 |
| 3.4 模型开挖及主要现象 | 第33-38页 |
| 3.5 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12305 综采面覆岩活动数值模拟分析 | 第47-53页 |
| 4.1 覆岩垂直位移和垂直应力分析 | 第47-50页 |
| 4.1.1 平面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 4.1.2 覆岩垂直位移分析 | 第48-49页 |
| 4.1.3 覆岩垂直应力分析 | 第49-50页 |
| 4.2 覆岩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 | 第50-52页 |
| 4.2.1 宏观采场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 4.2.2 不同关键岩层位移场分析 | 第51-52页 |
| 4.2.3 不同关键岩层应力场分析 | 第5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12305 综采面覆岩活动现场实测分析 | 第53-65页 |
| 5.1 覆岩活动监测分析 | 第53-60页 |
| 5.1.1 钻孔成像设备及测点布置 | 第53-55页 |
| 5.1.2 钻孔窥视仪监测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5.1.3 覆岩不同活动状态分析 | 第59-60页 |
| 5.2 围岩应力监测分析 | 第60-64页 |
| 5.2.1 第一测站钻孔应力分析 | 第61页 |
| 5.2.2 第二测站钻孔应力分析 | 第61-62页 |
| 5.2.3 第三测站钻孔应力分析 | 第62-6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