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评述 | 第13-20页 |
1.2.1 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2.1.1 西方经典政策执行模型 | 第14页 |
1.2.1.2 基于中国现实的诸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2.1.3 农村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2 乡村权力结构研究 | 第17-20页 |
1.3 理论资源与分析框架 | 第20-24页 |
1.3.1 “嵌入性”与政策执行 | 第20-21页 |
1.3.2 农村政策执行的“双重嵌入性”:基层政府—村庄的二层分析 | 第21-24页 |
1.4 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 第24-27页 |
1.4.1 “村—乡镇”为研究单位 | 第24-2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3 资料收集方法与来源 | 第26-27页 |
1.5 本文的表述框架 | 第27-28页 |
第2章 G乡W村的社会形态 | 第28-33页 |
2.1 概况 | 第28-29页 |
2.2 W村村民的认同和行动单位 | 第29页 |
2.3 权力构成及村干部的权威来源 | 第29-33页 |
2.3.1 “三主干”结构 | 第30-31页 |
2.3.2 村干部的权威来源 | 第31-33页 |
第3章 “嵌入”科层逻辑下的政策目标偏离——基层政府的政策实践 | 第33-42页 |
3.1 “一号文件”,“一票否决” | 第33-37页 |
3.2 策略主义:“卫生示范村”建设与“八仙过海” | 第37-39页 |
3.3 小结:压力型体制、自利性与政策目标偏离 | 第39-42页 |
第4章 “嵌入”乡土逻辑下的政策目标变异 | 第42-55页 |
4.1 信息的双向不对称性——政策变异的机会空间 | 第43-45页 |
4.2 精英共谋:由“卫生示范村”到新农居建设 | 第45-46页 |
4.3 权力运作、策略行为与政策“认同”的村庄化 | 第46-53页 |
4.3.1 合法化建构——策略使用政策规则 | 第47-48页 |
4.3.2 与上共谋——对宅基地审批权的把控 | 第48-49页 |
4.3.3 关系动员与利益组织化——反对者的沉默 | 第49-52页 |
4.3.4 情境建构下的人际约束——举手表决的一致通过 | 第52-53页 |
4.4 小结:经济理性、乡土逻辑与政策目标变异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61页 |
5.1 双重嵌入与政策执行的失真性 | 第55-57页 |
5.2 转型期弱化的国家基础性权力 | 第57-59页 |
5.3 对策与建议:乡村公共性的再造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