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沟通--以杨浦区政务微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第8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8-11页
        一、研究假设第8页
        二、研究方法第8-9页
        三、研究现状第9-11页
第二章 新媒体与政治沟通:理论分析框架第11-21页
    第一节 政治沟通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第11-15页
        一、政治沟通的概念第11页
        二、政治沟通的起源和发展第11-14页
        三、传统媒体在政治沟通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第14-15页
    第二节 新媒体对政治沟通产生的影响第15-19页
        一、新媒体的特征第16-17页
        二、新媒体参与政治沟通的优势第17页
        三、新媒体对政治沟通造成的阻碍第17-18页
        四、分析标准:政府和民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不同表现第18-19页
    第三节 微博与传统政治沟通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第19-21页
        一、微博与传统沟通方式的区别第19-20页
        二、微博与传统沟通方式的联系第20-21页
第三章 新媒体参与政治沟通的中外对比第21-30页
    第一节 西方新媒体参与政沟通的方式和特点第21-23页
        一、美国第21页
        二、日本第21-22页
        三、英国第22-23页
        四、西方新媒体参与政沟通的共同特点第23页
    第二节 我国利用新媒体参与政治沟通的进程回顾第23-27页
        一、我国利用新兴媒体进行政治沟通的发展历程第25-26页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三、原因分析第27页
    第三节 新媒体给我国政治沟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第27-30页
        一、信息发布的速度所带来的冲击第27-28页
        二、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对政务微博的影响第28页
        三、官员行文习惯和微博语言环境的冲突第28-30页
第四章 案例分析——政务微博对我国政治沟通渠道的补充和完善第30-40页
    第一节 “精武门”会址舆情事件:微博优势凸显第30-31页
    第二节 杨浦微博的探索之路第31-40页
        一、沟通民意,树立政府形象第32-34页
        二、防患于未然,加强制度建设第34-36页
        三、培养微博队伍,提升影响力第36-38页
        四、趋利避害,克服政务微博的副作用第38-39页
        五、政务微博的局限性第39-4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40-45页
    第一节 新媒体对我国的政治沟通的特殊意义第40-41页
        一、新媒体对西方政治沟通的有限影响第40页
        二、新媒体对我国的政治沟通的渠道的补充和完善具有特殊意义第40-41页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治沟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第41-42页
        一、面临的挑战第41页
        二、主要问题第41-42页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政治沟通的发展趋势及其建议第42-45页
        一、创新政府治理模式第42-43页
        二、畅通和拓宽多元的政治沟通渠道第43页
        三、加强制度建设第43-44页
        四、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第44-45页
注释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后记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玉屏风散加味方调节COPD气道重塑大鼠炎性微环境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