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退出中政府(组织)行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路线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1 宅基地及宅基地退出第19页
        2.1.2 城镇化第19-20页
        2.1.3 政府行为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4页
        2.2.1 制度变迁理论第20-21页
        2.2.2 政府职能理论第21-22页
        2.2.3 公共选择理论第22-24页
3 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退出的必要性第24-28页
    3.1 从实际看,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第24-26页
        3.1.1 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第24-25页
        3.1.2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与乡人.村总数呈反向增长第25页
        3.1.3 农村中宅基地自发交易活跃第25-26页
        3.1.4 城镇用地规模与农村用地规模同时增长第26页
    3.2 从政策指向看,农村宅基地退出具有必要性第26-27页
    3.3 从理论研究上看,农村宅基地退出具有必要性第27-28页
4 影响宅基地成功退出的因素分析第28-36页
    4.1 分析方法第28页
    4.2 影响宅基地成功退出影响因素的选取第28-30页
        4.2.1 政府(组织)政策(B1)第29页
        4.2.2 社会需求(B2)第29-30页
        4.2.3 经济条件(B3)第30页
    4.3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安徽省为例第30-34页
        4.3.1 安徽省概况第30-31页
        4.3.2 概况分析第31-32页
        4.3.3 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构建第32-34页
    4.4 小结第34-36页
5 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的政府(组织)行为第36-42页
    5.1 安徽省宅基地退出中的政府(组织)行为第36-37页
        5.1.1 安徽省宅基地退出政策第36页
        5.1.2 安徽省宅基地退出实践做法—宁国市做法第36-37页
        5.1.3 退出效果第37页
    5.2 重庆市宅基地退出中的政府(组织)行为第37-38页
        5.2.1 重庆市宅基地退出政策第37-38页
        5.2.2 重庆市宅基地退出做法—永川区何更镇做法第38页
        5.2.3 退出效果第38页
    5.3 浙江省宅基地退出中政府(组织)行为第38-39页
        5.3.1 浙江省宅基地退出政策第38页
        5.3.2 浙江省宅基地退出做法—浙江嘉兴做法第38-39页
        5.3.3 退出效果第39页
    5.4 宅基地退出试点过程中政府(组织)的主要作用第39-42页
        5.4.1 政府(组织)政策方面第39-40页
        5.4.2 农民退出意愿第40-41页
        5.4.3 经济条件方面第41-42页
6 宅基地退出中政府(组织)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44页
    6.1 在宅基地退出中政府(组织)行为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6.1.1 政策制定方面,退出程序不明确第42页
        6.1.2 社会需求方面,农民退出意愿低第42页
        6.1.3 经济支持方面,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42-43页
    6.2 原因分析第43-44页
        6.2.1 政策制定方面,顶层设计不明确第43页
        6.2.2 社会需求方面,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认识不足第43页
        6.2.3 在经济条件方面,经济投入力度低第43页
        6.2.4 基层自治组织行政化,脱离群众第43-44页
7 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退出中政府(组织)行为选择第44-47页
    7.1 政策制定方面第44-45页
        7.1.1 中央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第44页
        7.1.2 基层政府—积极灵活稳步执行上级的政策第44-45页
        7.1.3 村委会—积极完善民主制度第45页
    7.2 社会需求方面第45-46页
        7.2.1 中央政府—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促进城镇化进程第45页
        7.2.2 基层政府—完善退出补偿制度,提高农民退出意愿第45页
        7.2.3 村委会—转换思想并积极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基层组织第45-46页
    7.3 经济条件方面第46-47页
        7.3.1 中央政府—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第46页
        7.3.2 基层政府—增加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第46页
        7.3.3 村委会—为人民服务,杜绝土地经济的出现第46-47页
8 总结第47-48页
    8.1 主要结论第47页
    8.2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53页
导师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巴马时期美国参与中美BIT谈判的政策分析
下一篇:卢旺达议会中妇女代表性问题研究(199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