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内隔板式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方钢管混凝土柱梁连接节点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2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3 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节点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节点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新型节点构造第21-24页
    2.1 概述第21页
    2.2 梁柱连接节点设计原则第21页
    2.3 新型节点构造第21-23页
        2.3.1 内隔板钢筋套筒式节点第21-22页
        2.3.2 内隔板钢筋贯穿式节点第22-23页
    2.4 新型节点的构造要求第23-24页
第三章 内隔板式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24-56页
    3.1 概述第24页
    3.2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4-32页
        3.2.1 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第24-25页
        3.2.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第25-29页
        3.2.3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网格划分第29-31页
        3.2.4 材料的接触、边界条件及荷载的施加方式第31-32页
        3.2.5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第32页
    3.3 节点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2-38页
        3.3.1 试验概况第33-36页
        3.3.2 节点破坏形态比较第36-37页
        3.3.3 节点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的比较第37-38页
    3.4 新型节点变形和破坏形态分析第38-41页
        3.4.1 节点变形分析第38-39页
        3.4.2 节点破坏形态分析第39-41页
    3.5 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第41-42页
    3.6 节点内力分析第42-46页
        3.6.1 剪力第43-44页
        3.6.2 弯矩第44-45页
        3.6.3 轴力第45-46页
    3.7 节点应力分析第46-54页
        3.7.1 钢筋混凝土翼板的应力及损伤分析第46-47页
        3.7.2 内隔板及梁端底板的应力分析第47-48页
        3.7.3 节点域钢管柱壁翼缘的应力分析第48-49页
        3.7.4 节点域钢管柱壁腹板的应力分析第49-51页
        3.7.5 节点域钢管内混凝土的应力分析第51-53页
        3.7.6 钢筋应力分析第53-54页
    3.8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新型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6-64页
    4.1 概述第56页
    4.2 节点承载力参数分析第56-62页
        4.2.1 组合梁的高宽比第56-57页
        4.2.2 组合梁翼板厚度第57-58页
        4.2.3 外包U形钢梁的壁厚第58页
        4.2.4 外包U形钢梁的强度第58-59页
        4.2.5 组合梁翼板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第59-60页
        4.2.6 内隔板的厚度第60-61页
        4.2.7 轴压比第61-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中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
下一篇:防辐射挖掘机安全作业舱辐射屏蔽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