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参量 | 第14-24页 |
2.1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热辐射的基本规律 | 第14-16页 |
2.1.1 常用辐射量 | 第14页 |
2.1.2 热辐射基本规律 | 第14-15页 |
2.1.3 物体发射率 | 第15-16页 |
2.2 红外成像系统 | 第16-20页 |
2.2.1 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2.2.2 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参量 | 第18-20页 |
2.3 红外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参数 | 第20-23页 |
2.3.1 调制传递函数(MTF) | 第20-21页 |
2.3.2 噪声等效温差(NETD) | 第21页 |
2.3.3 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大气对红外辐射影响及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 | 第24-30页 |
3.1 大气层结构 | 第24-25页 |
3.2 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影响 | 第25-29页 |
3.2.1 大气组分及其对红外辐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MODTRAN软件 | 第26-27页 |
3.2.3 MODTRAN软件计算大气透过率过程 | 第27-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MRTD模型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改进 | 第30-38页 |
4.1 MRTD模型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4.1.1 观察水平的确定 | 第30-31页 |
4.1.2 探测概率 | 第31-32页 |
4.1.3 目标形状影响 | 第32页 |
4.1.4 背景温度及大气透过率影响 | 第32-33页 |
4.2 MRTD模型的改进 | 第33-34页 |
4.3 光谱等间隔法 | 第34-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不同条件下大气透过率及MRTD的计算 | 第38-49页 |
5.1 MRTD计算方法 | 第38页 |
5.2 不同探测条件下的大气透过率及MRTD的计算 | 第38-48页 |
5.2.1 8~12μm波段目标的MRTD计算 | 第38-43页 |
5.2.2 3~5μm波段目标MRTD计算 | 第43-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总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