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详细摘要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7-8页 |
四、文章结构 | 第8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一章 梨园戏“十八步科母”的源流 | 第9-11页 |
第一节 梨园戏“十八步科母”的起源 | 第9-10页 |
第二节 梨园戏旦脚色“十八步科母”概述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旦脚色“十八步科母”的形态特征 | 第11-20页 |
第一节 手姿十五式的来源及名称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身姿七式的基本形态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步姿十六式的基本步伐 | 第14-16页 |
第四节 动作程式及涵义 | 第16-20页 |
第三章 旦脚色“十八步科母”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 第20-25页 |
第一节 旦脚色“十八步科母”动作元素的提炼与舞蹈化 | 第20-22页 |
一、旦脚色“十八步科母”动作、动律元素的提炼 | 第20-21页 |
二、旦脚色“十八步科母”动作、动律元素的舞蹈化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旦脚色“十八步科母”的创作实践 | 第22-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