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地方文化的表征与被表征--以吕巷小白龙信俗的当代建构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2-19页
        一、地方文化研究第12-15页
        二、文化表征研究第15-17页
        三、龙文化研究第17-19页
    第四节 理论与方法第19-22页
        一、主要理论第19-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五节 吕巷小白龙概述第22-30页
        一、吕巷小白龙传承区域的历史地理概况第22-25页
        二、地方文献对吕巷地区龙文化的记录第25-27页
        三、吕巷小白龙发展脉络第27-30页
第二章 作为官方话语的小白龙传说第30-45页
    第一节 吕巷小白龙传说的主要文本第30-35页
        一、白龙洞传说第30-32页
        二、小白龙与刘猛将的传说第32-33页
        三、小白龙和吕巷蟠桃的传说第33-35页
    第二节 吕巷小白龙传说的景观叙事第35-40页
        一、吕巷小白龙传说景观群第36-38页
        二、小白龙景观与传说关系的建立第38-40页
    第三节 话语形塑下小白龙传说的生产模式第40-45页
        一、谁生产了传说第40-41页
        二、传说话语分析第41-45页
第三章 创造“信仰”:小白龙神的当代建构第45-61页
    第一节 佛教与民间信仰并存的地方庙宇:胥浦庙第45-51页
        一、胥浦庙概况第45-47页
        二、佛教与民间信仰并存的局面第47-48页
        三、胥浦庙民间众神第48-51页
    第二节 “三月三”仪式的发明第51-56页
        一、被发明的传统第51-55页
        二、“三月三”仪式中官方表征与民众实践的分离第55-56页
    第三节 地方神身份的建构与小白龙的正统化第56-61页
        一、进入地方神谱系第56-58页
        二、小白龙信仰的正统化第58-61页
第四章 传统与竞技:吕巷舞龙的双重存在状态第61-74页
    第一节 吕巷舞龙的基本情况第61-65页
        一、吕巷舞龙的变迁第61-64页
        二、非遗时代吕巷舞龙的传承模式第64-65页
    第二节 传统舞龙和竞技舞龙第65-69页
        一、传统舞龙第66-67页
        二、竞技舞龙第67-69页
    第三节 吕巷舞龙的价值建构第69-74页
        一、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融合的状态第69-70页
        二、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价值的差异第70-74页
第五章 表征与被表征之间第74-85页
    第一节 官方主导下的地方文化表征策略第74-78页
        一、作为表征前提的客体化第74-75页
        二、地方化第75-77页
        三、正统化第77-78页
    第二节 地方民众对官方表征的接受第78-83页
        一、不起眼的民间活动:来自农村的文化记忆第79-80页
        二、对地方标志性文化的认同:符号规训下的民众第80-82页
        三、官方主导下的民众实践:回流社区还是走向精致第82-83页
    第三节 多元表征并存:吕巷小白龙的“复调”状态第83-85页
结语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第93-132页
后记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交通伤创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West综合征17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