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一) 学习方式是儿童成长的双刃剑 | 第8页 |
(二) 教育改革呼吁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8-9页 |
(三) 社会转型影响人才的发展趋势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一) 关于学习方式的国外研究 | 第10-13页 |
(二) 关于学习方式的国内研究 | 第13-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文献法 | 第17页 |
(二) 观察法 | 第17页 |
(三) 访谈法 | 第17页 |
(四) 调查法 | 第17-19页 |
第1章 “活动理论”与“学习方式”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 第19-28页 |
一、活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9-24页 |
(一) 活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2页 |
(二) 活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2-24页 |
二、活动理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内在关系 | 第24-28页 |
(一) 学习方式的内涵和特点 | 第24-25页 |
(二) 学习是“人的活动” | 第25页 |
(三) 组织合作性“学习活动” | 第25-28页 |
第2章 聚焦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 第28-38页 |
一、正规的学习与非正规的学习 | 第28-29页 |
二、阅读式的学习与听讲式的学习 | 第29-30页 |
三、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 | 第30-32页 |
四、有指导的学习与自主学习 | 第32-33页 |
五、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 | 第33-35页 |
六、手工学习与现代技术学习 | 第35-36页 |
七、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 | 第36-38页 |
第3章 活动理论视角下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评析 | 第38-44页 |
一、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认同存在差异 | 第38-39页 |
二、小学生对传统与新型学习方式的认同度都较高 | 第39-40页 |
三、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认识仍存在偏差 | 第40页 |
四、小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五、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存在差异 | 第42页 |
六、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取得一定成效 | 第42-44页 |
第4章 活动理论视角下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 | 第44-49页 |
一、学习方式转变的形式化倾向 | 第44-45页 |
二、教师的指导能力有待加强一 | 第45-47页 |
(一) 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 | 第45页 |
(二) 综合的知识素质是基础 | 第45页 |
(三) 复合型的能力素质是保障 | 第45-47页 |
三、小学生对新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有待提高 | 第47页 |
四、学校应该合理设置班额 | 第47-49页 |
第5章 活动理论视角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形成 | 第49-54页 |
一、辩证地看待传统与新型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49页 |
二、注重学习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 第49-50页 |
三、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 第50-52页 |
(一) 在学习中不断充实 | 第50-52页 |
(二)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 第52页 |
四、建立“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观 | 第52-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一 | 第62-65页 |
附录二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