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4-30页 |
1.1 学校权威认知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关于权威认知的研究 | 第15-23页 |
1.2.1 国内外关于权威认知的发展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外关于权威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3 国内外关于外显学校权威认知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4 国内外关于内隐学校权威认知的研究 | 第20-23页 |
1.3 儿童的学校权威认知与其分享行为的关系 | 第23-27页 |
1.3.1 儿童分享行为的定义 | 第23页 |
1.3.2 国内外关于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 | 第23-25页 |
1.3.3 国内外关于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5-26页 |
1.3.4 儿童的学校权威认知与其分享行为的关系 | 第26-27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1.6.1 理论意义 | 第28-29页 |
1.6.2 实践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第30-69页 |
1 研究一小学儿童学校权威认知两难故事的编制 | 第30-35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3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3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1.4 研究被试 | 第30-31页 |
1.5 研究过程 | 第31-33页 |
1.5.1 学校权威认知两难故事的收集 | 第31页 |
1.5.2 学校权威认知两难故事的选择 | 第31-32页 |
1.5.3 学校权威认知两难故事的验证 | 第32-33页 |
1.6 讨论 | 第33-35页 |
1.6.1 学校权威两难故事内容的现实化和生活化 | 第33-34页 |
1.6.2 教师是小学儿童描述中出现最多的权威人物 | 第34页 |
1.6.3 同伴权威的多样性 | 第34-35页 |
1.7 结论 | 第35页 |
2 研究二小学儿童学校权威认知的发展 | 第35-63页 |
2.1 小学儿童外显学校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 第35-55页 |
2.1.1 问题提出 | 第35页 |
2.1.2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2.1.3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2.1.4 研究方法 | 第35-38页 |
2.1.5 结果 | 第38-50页 |
2.1.6 讨论 | 第50-54页 |
2.1.7 结论 | 第54-55页 |
2.2 小学儿童内隐学校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 第55-63页 |
2.2.1 问题提出 | 第55页 |
2.2.2 研究目的 | 第55页 |
2.2.3 研究假设 | 第55页 |
2.2.4 研究方法 | 第55-58页 |
2.2.5 结果 | 第58-60页 |
2.2.6 讨论 | 第60-62页 |
2.2.7 结论 | 第62-63页 |
3 研究三小学儿童外显学校权威认知对其分享行为的影响 | 第63-69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63页 |
3.2 研究目的 | 第63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63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63-65页 |
3.4.1 被试 | 第63-64页 |
3.4.2 实验设计 | 第64页 |
3.4.3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3.4.4 研究过程 | 第64-65页 |
3.5 结果 | 第65-66页 |
3.5.1 不同分组情况下的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得分 | 第65-66页 |
3.5.2 学校权威认知水平、移情水平、性别对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 | 第66页 |
3.6 讨论 | 第66-68页 |
3.6.1 外显学校权威认知水平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显著 | 第66-67页 |
3.6.2 性别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不显著 | 第67-68页 |
3.6.3 移情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 第68页 |
3.7 结论 | 第68-69页 |
第三部分 总体结论与反思 | 第69-72页 |
1.1 总体结论 | 第69页 |
1.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1.3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1.3.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70页 |
1.3.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70-71页 |
1.4 教育建议 | 第71-72页 |
1.4.1 对学校的建议 | 第71页 |
1.4.2 对儿童的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