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4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4-26页 |
| 1.1 白血病治疗研究 | 第14-17页 |
| 1.1.1 白血病概述 | 第14-15页 |
| 1.1.2 白血病的治疗 | 第15-17页 |
| 1.2 多金属氧酸盐的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1.2.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17-18页 |
|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药物化学研究 | 第18-21页 |
| 1.3 光谱学技术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21-24页 |
| 1.3.1 生物大分子 | 第21页 |
| 1.3.2 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 | 第21-24页 |
| 1.4 选题依据和目的 | 第24-26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6-33页 |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 2.1.1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 2.1.2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2.2 砷钼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28页 |
| 2.2.1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合成 | 第27-28页 |
| 2.2.2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表征 | 第28页 |
| 2.3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稳定性研究 | 第28页 |
| 2.4 细胞培养 | 第28-29页 |
| 2.5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第29页 |
| 2.6 细胞周期的测定 | 第29页 |
| 2.7 细胞形态学研究 | 第29-30页 |
| 2.8 细胞凋亡测定 | 第30页 |
| 2.8.1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30页 |
| 2.8.2 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 2.9 砷钼酸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 第30-32页 |
| 2.9.1 砷钼酸盐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30-31页 |
| 2.9.2 砷钼酸盐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研究 | 第31页 |
| 2.9.3 砷钼酸盐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研究 | 第31-32页 |
| 2.10 统计学分析 | 第32-33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3-52页 |
| 3.1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表征 | 第33-35页 |
| 3.1.1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X射线衍射 | 第33-34页 |
| 3.1.2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红外光谱 | 第34-35页 |
| 3.1.3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紫外光谱 | 第35页 |
| 3.2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的稳定性结果 | 第35-36页 |
| 3.3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对HL-60 和U93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第36-38页 |
| 3.4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5 细胞形态学分析 | 第39-41页 |
| 3.6 K_2Na[AsMo_6O_(21)(O_2CCH_2NH_3)_3]·6H_2O导致细胞凋亡 | 第41-43页 |
| 3.6.1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 | 第41-42页 |
| 3.6.2 caspase-3 和bcl-2 的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 3.7 砷钼酸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43-52页 |
| 3.7.1 ctDNA结合实验 | 第43-46页 |
| 3.7.2 BSA结合实验 | 第46-49页 |
| 3.7.3 HSA结合实验 | 第49-52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2-56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