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玉凤鸟纹的演化及文化意义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玉凤鸟纹的起源 | 第14-23页 |
| 2.1 玉石的起源 | 第14-15页 |
| 2.2 玉鸟纹的融合 | 第15-20页 |
| 2.2.1 红山文化玉鸟纹 | 第15-16页 |
| 2.2.2 河姆渡文化玉鸟纹 | 第16-18页 |
| 2.2.3 良渚文化玉鸟纹 | 第18-19页 |
| 2.2.4 龙山文化玉鸟纹 | 第19-20页 |
| 2.3 史前玉凤纹的出现——昙花一现 | 第20-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商代玉凤鸟纹 | 第23-33页 |
| 3.1 商代玉凤鸟纹的文化背景 | 第23-25页 |
| 3.1.1 商代社会文化概述 | 第23-24页 |
| 3.1.2 商代玉文化和凤文化 | 第24-25页 |
| 3.2 商代玉凤纹 | 第25-29页 |
| 3.2.1 妇好墓出土玉凤纹 | 第26-28页 |
| 3.2.2 和龙纹一起出现的玉凤纹 | 第28-29页 |
| 3.3 商代玉凤鸟纹 | 第29-30页 |
| 3.4 商代玉鸟纹 | 第30-3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西周玉凤鸟纹 | 第33-40页 |
| 4.1 西周玉凤鸟纹的文化背景 | 第33-35页 |
| 4.1.1 西周社会文化概述 | 第33页 |
| 4.1.2 西周玉文化与凤文化 | 第33-35页 |
| 4.2 西周玉凤纹 | 第35-36页 |
| 4.3 西周玉凤鸟纹 | 第36-38页 |
| 4.4 西周玉鸟纹 | 第38-3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东周玉凤鸟纹 | 第40-44页 |
| 5.1 东周玉凤鸟纹的文化背景 | 第40-41页 |
| 5.1.1 东周社会文化概述 | 第40页 |
| 5.1.2 东周玉文化与凤文化 | 第40-41页 |
| 5.2 东周玉凤纹 | 第41-4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6章 玉凤、鸟纹形态的后期演化 | 第44-51页 |
| 6.1 秦汉时期玉凤纹 | 第44-45页 |
| 6.2 隋唐时期的凤纹 | 第45-46页 |
| 6.3 宋元时期的凤纹 | 第46-47页 |
| 6.4 明清时期的凤纹 | 第47-48页 |
| 6.5 东周之后玉鸟纹的造型特点 | 第48-49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7章 凤纹在当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 | 第51-64页 |
| 7.1 当代凤文化 | 第51-53页 |
| 7.1.1 凤文化之重品德 | 第51-52页 |
| 7.1.2 凤文化之重婚姻 | 第52页 |
| 7.1.3 凤文化之重安康 | 第52-53页 |
| 7.1.4 凤文化之重人才 | 第53页 |
| 7.2 凤纹在当代首饰当中的运用 | 第53-59页 |
| 7.2.1 在首饰中以具象表现凤纹——取其形 | 第53-56页 |
| 7.2.2 在首饰中以抽象表现凤纹——取其意 | 第56-59页 |
| 7.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7.4 个人作品展示及文化意义说明 | 第60-64页 |
| 7.4.1 灵感来源及作品说明 | 第60-62页 |
| 7.4.2 作品展示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