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形成及演化论文--土壤分析论文

新构土体土壤质量及水分与溶质运移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4页
        1.3.1 土壤质量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2 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3 溶质运移研究进展第20-23页
        1.3.4 砒砂岩的危害及改良利用进展第23-24页
    1.4 小结第24-2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6-3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6-28页
        2.1.1 地理位置第26-27页
        2.1.2 气候条件第27页
        2.1.3 土壤状况第27页
        2.1.4 植被状况第27-28页
        2.1.5 黑岱沟煤矿排土场复垦状况第28页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8-30页
    2.3 研究方法第30-33页
        2.3.1 野外试验样品的采集第30页
        2.3.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0-31页
        2.3.3 室内土柱溶质运移试验研究第31-32页
        2.3.4 土体入渗试验研究第32-33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3-34页
第3章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评价第34-54页
    3.1 土壤物理性质第34-36页
        3.1.1 土壤颗粒组成第34-35页
        3.1.2 土壤容重第35-36页
    3.2 土壤化学性质第36-44页
        3.2.1 土壤p H第36-37页
        3.2.2 土壤CEC第37-38页
        3.2.3 土壤有机质第38-39页
        3.2.4 土壤全氮第39-40页
        3.2.5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第40-42页
        3.2.6 土壤全磷第42-43页
        3.2.7 土壤全钾第43-44页
    3.3 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第44-47页
        3.3.1 不同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第44-46页
        3.3.2 不同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4 土壤质量评价第47-53页
        3.4.1 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数第47-48页
        3.4.2 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第48-52页
        3.4.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退化评价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能源区不同构型土体溶质运移特征及参数模拟第54-70页
    4.1 硝态氮运移特征第54-63页
        4.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NO_3~--N运移特征第54-56页
        4.1.2 NO_3~--N运移特征穿透曲线拟合参数分析第56-60页
        4.1.3 土壤理化性质对NO_3~--N运移参数的影响第60-63页
    4.2 铵态氮运移特征第63-68页
        4.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NH_4~+-N运移特征第63-66页
        4.2.2 NH_4~+-N运移特征穿透曲线拟合参数分析第66-67页
        4.2.3 土壤理化性质对NH_4~+-N运移参数的影响第67-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砒砂岩对风沙土溶质运移特性的影响第70-7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5.1.1 试验材料第70-71页
        5.1.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7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1-77页
        5.2.1 不同砒砂岩含量对溴离子穿透曲线的影响解析第71-72页
        5.2.2 两种模型对溴离子穿透曲线的的参数反演第72-74页
        5.2.3 不同砒砂岩含量对钠离子穿透曲线的影响解析第74-75页
        5.2.4 两点模型对钠离子穿透曲线的参数反演第75-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砒砂岩隔层对排土场土体溶质运移的影响第78-8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6.1.1 试验材料第78-79页
        6.1.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79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79-84页
        6.2.1 不同处理溴离子穿透曲线的解析第79-81页
        6.2.2 两种模型对溴离子穿透曲线的参数反演第81-83页
        6.2.3 不同处理钠离子穿透曲线的解析第83页
        6.2.4 两点模型对钠离子穿透曲线的参数反演第83-84页
    6.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7章 不同构型土体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第85-94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7.1.1 试验材料第85-86页
        7.1.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86-87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87-93页
        7.2.1 不同处理湿润锋的变化第87-88页
        7.2.2 不同处理累积入渗量的变化第88-89页
        7.2.3 湿润锋推进距离与累积入渗量的关系第89-90页
        7.2.4 不同处理入渗率的变化第90-92页
        7.2.5 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拟第92-93页
    7.3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8章 主要结论及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第94-97页
    8.1 主要结论第94-96页
    8.2 主要进展第96页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作者简介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胃炎肝胃郁热病机探讨及回顾性疗效分析
下一篇: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