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航空运输经济论文--中国航空运输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概述第15-22页
    2.1 研究现状概述第15-19页
        2.1.1 临空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第15-17页
        2.1.2 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相关研究第17-18页
        2.1.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相关研究第18页
        2.1.4 研究评述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第19-22页
        2.2.1 博弈论的研究现状第19页
        2.2.2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及分类第19-20页
        2.2.3 博弈论的均衡及其求解原理第20-22页
第三章 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论分析第22-31页
    3.1 临空经济“港-产-城”系统概述第22-25页
        3.1.1 临空经济发展主要构成要素分析第22-23页
        3.1.2 临空经济“港-产-城”系统内涵界定第23-25页
    3.2 临空经济“港-产-城”系统机理分析第25-27页
        3.2.1 空港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先导因素第25页
        3.2.2 产业是临空经济发展的直接力量第25页
        3.2.3 空港新城是临空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第25-26页
        3.2.4“两两融合”驱动临空经济快速发展第26页
        3.2.5“三位全面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26-27页
    3.3 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第27-28页
        3.3.1 推进“港”的发展建设第27-28页
        3.3.2 促进“港-产”融合发展第28页
        3.3.3 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第28页
    3.4 基于博弈论的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内涵第28-31页
        3.4.1 博弈论在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领域的意义第28-29页
        3.4.2 基于博弈论的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内涵第29-31页
第四章 民航视角国外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研究与经验总结第31-39页
    4.1 国外典型临空经济发展情况第31-36页
        4.1.1 国家重视,行业支持第31-32页
        4.1.2 产业聚集,集群形成第32页
        4.1.3“港-产”融合,携手共进第32-33页
        4.1.4“港-城”融合,提升实力第33-34页
        4.1.5 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第34-36页
    4.2 民航视角下国外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的经验总结第36-39页
        4.2.1“港”的发展第36页
        4.2.2“港-产”融合第36-38页
        4.2.3“港-产-城”一体化协调第38-39页
第五章 民航视角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39-53页
    5.1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概述第39-46页
        5.1.1“临空经济”:全国积极规划,发展热情高涨第39-40页
        5.1.2“公共政策”: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政策良好第40页
        5.1.3“港”:实力突出,网络发达,陆侧交通不通畅第40-43页
        5.1.4“产”:产业体系清晰,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第43页
        5.1.5“城”:功能配套较弱,无法提供支撑保障第43-44页
        5.1.6“港-产-城”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尚处于早期第44-46页
    5.2 民航视角下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第46-51页
        5.2.1“港-产-城”割裂是造成临空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第46页
        5.2.2“港”:货运航线网络不足,综合交通网络不完善第46-47页
        5.2.3“港-产”融合不足削弱竞争力,制约临空经济发展第47-48页
        5.2.4“港-产-城”协调不足削弱临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第48-51页
    5.3 民航视角下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总结第51-53页
第六章 民航视角的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博弈行为分析第53-69页
    6.1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中有关民航思想认识的博弈分析第53-57页
        6.1.1 有关民航思想认识博弈的基本描述第53-55页
        6.1.2 有关民航思想认识的博弈分析第55-57页
    6.2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中有关产业遴选机制的博弈分析第57-60页
        6.2.1 建立产业遴选机制的必要性分析第57-58页
        6.2.2 有关产业遴选的博弈分析第58-60页
    6.3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中有关管理体制的博弈分析第60-69页
        6.3.1 有关管理体制博弈的基本描述第60-63页
        6.3.2 有关管理体制的博弈分析第63-69页
第七章 民航视角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第69-77页
    7.1 民航视角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分析第69-70页
        7.1.1 民航部门尚未出台临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第69页
        7.1.2 现有民航政策工具对临空经济作用较有限第69-70页
        7.1.3 亟需研制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政策第70页
    7.2 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第70-71页
        7.2.1 指导思想第70-71页
        7.2.2 基本原则第71页
        7.2.3 发展思路第71页
    7.3 民航视角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第71-77页
        7.3.1 统一内部思想,阐释临空内涵第71-72页
        7.3.2 建立管理体制,促进高度参与第72-73页
        7.3.3 调整法治规范,实现“多规合一”第73页
        7.3.4 设立正面清单,给予产业指导第73页
        7.3.5 建立协同机制,促进差异发展第73-74页
        7.3.6 执行制定建议,科学配置资源第74页
        7.3.7 明确申报条件,推广成功模式第74页
        7.3.8 建立研究中心,推动标准发展第74-75页
        7.3.9 建立统计指标,规范临空市场第75-77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8.1 主要研究工作第77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录第83-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型大小认知在道德趋避行为中的作用
下一篇:地西他滨联合顺铂对结直肠癌化疗增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