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关于“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研究 | 第13-14页 |
(2)关于两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研究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本文主要采用了了以下几点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 第15-24页 |
(一)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5-16页 |
1.政治条件 | 第15-16页 |
2.经济条件 | 第16页 |
(二)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过程 | 第16-24页 |
1.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1947-1949 年) | 第16-18页 |
2.建国后的经济建设思想(1949-1966 年) | 第18-22页 |
(1)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 | 第18-19页 |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 | 第19页 |
(3)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 | 第19-22页 |
3.十年动荡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1966-1976 年)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4-35页 |
(一)经济置首位 | 第24-25页 |
(二)重工业为主导 | 第25-27页 |
(三)农业是基础 | 第27-32页 |
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 第27-29页 |
2.林业是农业的重要部分 | 第29-32页 |
(四)科技是关键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 | 第35-43页 |
(一)实事求是,力求务实 | 第35-38页 |
(二)全面灵活,迂回变通 | 第38-41页 |
1.立足于自力更生,扩大对外经技术交流 | 第38-39页 |
2.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以个体所有制为补充 | 第39-40页 |
3.持续专政扩大民主,提高经济建设能力 | 第40-41页 |
(三)以人为本,把知识分子也作为建设者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启示 | 第43-47页 |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 第43-44页 |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价值规律 | 第44页 |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博采众长,对外发展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