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者眼中我国新闻评论作品的理想形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2 批评家视野中评论作品的形态范畴分析 | 第16-23页 |
2.1 主旨 | 第19-20页 |
2.2 结构 | 第20页 |
2.3 说理方法 | 第20-21页 |
2.4 语言风格 | 第21-22页 |
2.5 总体特征 | 第22页 |
2.6 立场与态度 | 第22-23页 |
3 针对各形态范畴的批评尺度 | 第23-31页 |
3.1 关于主旨评价的概念 | 第23-24页 |
3.2 关于文章结构评价的概念 | 第24-26页 |
3.3 关于说理方法评价的概念 | 第26-28页 |
3.4 关于语言风格评价的概念 | 第28-29页 |
3.5 关于作品总体特征评价的概念 | 第29-30页 |
3.6 关于作者立场与态度评价的概念 | 第30-31页 |
4 评论作品的理想形态及其思想根源 | 第31-36页 |
4.1 理想评论作品形态 | 第31-32页 |
4.2 士儒精神的继承 | 第32-34页 |
4.3 实践论以及群众观点的影响 | 第34-36页 |
5 评价与反思 | 第36-39页 |
5.1 理想评论形态的优点 | 第36页 |
5.2 理想形态的不足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新世纪以来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批评文章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