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艾灸治疗慢性肾脏病2-3期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4页
 一、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第12-14页
  (一) CKD定义与分期第12页
  (二) 国外调查现状第12-13页
  (三) 国内情况第13页
  (四) CKD防治的重要性第13-14页
  (五) 早防治、早治疗第14页
 二、中医与慢性肾脏病第14-24页
  (一) 中医治未病与CKD第14-17页
   1.治未病的来由第14-15页
   2.治未病的发展第15页
   3.治未病三态三防第15-16页
   4.CKD的治未病第16-17页
  (二) 中医体质学与CKD第17-19页
   1.体质的提出第17页
   2.体质的分型第17-18页
   3.体质与证侯第18-19页
   4.体质与治则第19页
   5.体质与治疗第19页
  (三) 艾灸与CKD第19-24页
   1.灸法第19-20页
   2.穴名之义第20页
   3.归经与穴性第20-21页
   4.主治病症第21页
   5.两穴治疗作用特点第21-22页
   6.现代研究进展第22-23页
   7.操作第23-2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4-34页
 一、研究对象第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7页
  (一) 诊断标准第24-25页
  (二) 纳入标准第25-26页
  (三) 排除标准第26页
  (四) 剔除标准第26页
  (五) 干预措施第26页
  (六) 疗程与疗效观察指标第26页
  (七) 疗效判断标准第26-27页
  (八) 统计学处理第27页
 三、研究结果第27-30页
  (一) 一般资料分析第27页
  (二) 试验前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第27-29页
  (三) 不良事件分析第29页
  (四) 疗效分析第29-30页
 四、讨论第30-34页
  (一) 中医药治疗CKD能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证候第30-31页
  (二) 艾灸的协同增强作用第31-32页
  (三) 艾灸便于推广第32页
  (四) 进一步分析第32-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附录第39-48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翘散加减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风热夹湿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睡眠障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