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隧道结构震害实例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隧道地震理论研究 | 第8-10页 |
1.2.2 隧道围岩松动圈研究 | 第10-12页 |
1.3 地震作用下围岩松动圈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隧道地震响应数值模拟计算准备 | 第14-20页 |
2.1 FLAC3D动力计算 | 第14-17页 |
2.1.1 动力计算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14页 |
2.1.2 边界条件与动力荷载 | 第14-15页 |
2.1.3 模型阻尼参数 | 第15-17页 |
2.2 数值模拟计算准备 | 第17-20页 |
2.2.1 地震波的选择与校正 | 第17-18页 |
2.2.2 数值模拟的模型设计 | 第18页 |
2.2.3 地震加速度的加载方式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隧道围岩松动圈发育特征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20-31页 |
3.1 松动圈与塑性区的关联 | 第20-21页 |
3.2 计算模型及步骤 | 第21-22页 |
3.3 地震作用下隧道围岩塑性区的发育特征分析 | 第22-29页 |
3.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地震作用下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判定 | 第31-52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模型设计及参数选择 | 第31-33页 |
4.3 根据PGA判定隧道围岩松动圈的范围 | 第33-50页 |
4.3.1 PGA为 50 cm/s2时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判定 | 第33-39页 |
4.3.2 PGA为 100 cm/s2时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判定 | 第39-43页 |
4.3.3 PGA为 200 cm/s2时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判定 | 第43-47页 |
4.3.4 PGA为 300 cm/s2时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判定 | 第47-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隧道围岩松动圈的垫层效应研究 | 第52-7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计算模型及隧道力学参数 | 第52-54页 |
5.3 不同厚度围岩松动圈的垫层效应研究 | 第54-60页 |
5.3.1 衬砌结构应力响应分析 | 第54-57页 |
5.3.2 衬砌结构内力响应分析 | 第57-58页 |
5.3.3 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58-60页 |
5.4 不同约束力围岩松动圈的垫层效应研究 | 第60-65页 |
5.4.1 衬砌结构应力响应分析 | 第60-63页 |
5.4.2 衬砌结构内力响应分析 | 第63-64页 |
5.4.3 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64-65页 |
5.5 围岩松动圈附加应力的计算 | 第65-68页 |
5.6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