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磷素资源利用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1.1 磷资源与植物营养 | 第12-13页 |
1.1.2 磷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2 溶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溶磷微生物简介 | 第14页 |
1.2.2 溶磷微生物种类 | 第14页 |
1.2.3 溶磷微生物分布 | 第14-15页 |
1.2.4 溶磷微生物溶磷能力测定 | 第15-16页 |
1.2.5 溶磷微生物溶磷机理 | 第16页 |
1.3 农药对土壤及微生物的影响 | 第16-20页 |
1.3.1 农药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2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 第17页 |
1.3.3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7-20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0-22页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2.1 筛选高效溶磷菌 | 第20页 |
2.2.2 菌株鉴定 | 第20页 |
2.2.3 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溶磷微生物溶磷作用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3章 溶磷微生物的筛选与溶磷能力分析 | 第22-30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材料 | 第22-23页 |
3.2.1 土壤 | 第22页 |
3.2.2 试剂 | 第22页 |
3.2.3 仪器 | 第22-23页 |
3.2.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3.3 方法 | 第23-24页 |
3.3.1 溶磷微生物初筛 | 第23-24页 |
3.3.2 溶磷微生物复筛 | 第24页 |
3.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页 |
3.3.4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3.4.1 溶磷微生物株初筛 | 第24-25页 |
3.4.2 溶磷菌菌株复筛 | 第25-26页 |
3.4.3 菌株有机酸的分泌 | 第26-27页 |
3.5 讨论 | 第27-30页 |
第4章 供试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0-38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材料 | 第30页 |
4.2.1 试验药品 | 第30页 |
4.2.2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4.2.3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4.2.4 培养基及配置 | 第30页 |
4.3 方法 | 第30-33页 |
4.3.1 菌种的活化 | 第30-31页 |
4.3.2 菌株DNA的提取 | 第31-33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4.4.1 菌株的 16S r DNA/18S r DNA扩增结果 | 第33页 |
4.4.2 菌株的 16S r DNA/18S r DNA序列测定结果 | 第33页 |
4.4.3 菌株的 16S r DNA/1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3-35页 |
4.5 讨论 | 第35-38页 |
第5章 百菌清对溶磷微生物溶磷能力的影响 | 第38-52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材料 | 第38-39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5.2.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39页 |
5.3 方法 | 第39-40页 |
5.3.1 平板试验 | 第39页 |
5.3.2 液培试验 | 第39-40页 |
5.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0页 |
5.3.4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5.4.1 百菌清对溶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40-43页 |
5.4.2 不同浓度百菌清对培养液p H的影响 | 第43-45页 |
5.4.3 百菌清对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4.4 百菌清对溶磷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 第46-47页 |
5.4.5 试验各因素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5.5 讨论 | 第49-52页 |
第6章 甲基托布津对溶磷微生物溶磷能力的影响 | 第52-64页 |
6.1 引言 | 第52-53页 |
6.2 材料 | 第53页 |
6.2.1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6.2.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53页 |
6.3 方法 | 第53-54页 |
6.3.1 平板试验 | 第53页 |
6.3.2 液培试验 | 第53-54页 |
6.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4页 |
6.3.4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6.4 结果与分析 | 第54-62页 |
6.4.1 甲基托布津对溶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54-57页 |
6.4.2 不同浓度甲基托布津对培养液p H的影响 | 第57-58页 |
6.4.3 甲基托布津对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6.4.4 甲基托布津对溶磷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 第60页 |
6.4.5 试验各因素相关分析 | 第60-62页 |
6.5 讨论 | 第62-64页 |
第7章 多菌灵对溶磷微生物溶磷能力的影响 | 第64-78页 |
7.1 引言 | 第64页 |
7.2 材料 | 第64-65页 |
7.2.1 试验材料 | 第64页 |
7.2.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64-65页 |
7.3 方法 | 第65-66页 |
7.3.1 平板试验 | 第65页 |
7.3.2 液培试验 | 第65-66页 |
7.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6页 |
7.3.4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7.4 结果与分析 | 第66-75页 |
7.4.1 多菌灵对溶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66-69页 |
7.4.2 多菌灵对培养液p H的影响 | 第69-71页 |
7.4.3 多菌灵对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7.4.4 多菌灵对溶磷菌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 第72-73页 |
7.4.5 试验各因素相关分析 | 第73-75页 |
7.5 讨论 | 第75-7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8.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附录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研究项目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