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我国行政不作为研究的早期阶段 | 第12-14页 |
1.2.2 我国行政不作为研究的发展阶段 | 第14-15页 |
1.2.3 我国行政不作为研究的新阶段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 | 第20-28页 |
2.1 行政不作为 | 第20-23页 |
2.1.1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2.1.3 行政不作为的特征 | 第22-23页 |
2.2 组织平衡理论 | 第23-28页 |
2.2.1 组织平衡理论的基础 | 第23页 |
2.2.2 组织平衡理论的内容 | 第23-26页 |
2.2.3 对组织平衡理论的评价 | 第26页 |
2.2.4 组织平衡理论对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研究的适用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 第28-34页 |
3.1 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 第28-29页 |
3.1.1 消极对待个人权利的行政不作为 | 第28-29页 |
3.1.2 消极对待公众权益的行政不作为 | 第29页 |
3.2 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 | 第29-34页 |
3.2.1 公务员理念异化 | 第30页 |
3.2.2 损害民众利益 | 第30-31页 |
3.2.3 错失发展良机 | 第31-32页 |
3.2.4 阻碍依法行政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原因分析——基于组织平衡理论 | 第34-46页 |
4.1 从组织内部平衡出发分析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原因 | 第34-41页 |
4.1.1 客观诱因不足 | 第35-39页 |
4.1.2 主观诱因不足 | 第39-41页 |
4.2 从组织外部平衡出发分析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原因 | 第41-44页 |
4.2.1 政府角色定位不切实 | 第41-42页 |
4.2.2 政府职能不清 | 第42-43页 |
4.2.3 政府组织结构不科学 | 第43-44页 |
4.3 从组织动态平衡出发分析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原因 | 第44-46页 |
4.3.1 政府权变意识不强 | 第44-45页 |
4.3.2 政府责任意识缺乏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政府公务员行政不作为的治理 | 第46-55页 |
5.1 从公务员角度出发进行治理 | 第46-51页 |
5.1.1 向公务员提供激励性诱因 | 第46-49页 |
5.1.2 向公务员提供强制性诱因 | 第49-51页 |
5.2 从政府角度出发进行治理 | 第51-55页 |
5.2.1 政府权变意识要增强 | 第51-52页 |
5.2.2 政府角色定位要切实 | 第52页 |
5.2.3 政府职能要明确 | 第52-53页 |
5.2.4 政府组织结构要灵活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